周末回故乡的路上,我的眼睛,就有些忙不过来了,一再要求爱人把车开慢点儿。路旁的树上,一个个喜鹊窝,触目即是。有的还与时俱进,跟盖楼似的,筑起了“小高层”。
鹊气兴盛,是威海早春里一道诱人的风景。那星罗棋布的鹊巢,镶嵌于刚刚萌动春芽的大树上,圆硕,饱满,醒目在高处,像巨大厚重的黑色花朵,绽放在春天里。看到它们,听着鹊儿们唧唧喳喳地欢唱着春天的歌,就心动喜悦,感觉安宁而温暖。春三月,正是它们筑巢养育后代的好时光。
“小喜鹊,尾巴长;尖尖嘴巴爱说话,常在枝头把歌唱。”喜鹊自古以来,就与人类比邻而居,眉目传情,两情相悦。
这 吉祥鸟,身黑亮,腹白洁,嘴尖,尾长;步履优雅,叫声欢快。一年到头,无论何时何地,发出的声音,始终一个调,一种音。沙哑,单调,听上去并不婉转,却响亮,恒定如常。
“叽叽喳喳,喜事到家”。听见它的叫声,寓意着喜事临门,故名“喜鹊”。小时候一听到喜鹊叫,母亲就念叨:朝报喜,晚报财,不早不晚报客来。咱家要有喜事了。其叫声也很受诗人的青睐,“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关于喜鹊,民间有很多动听的传说,最 的当属“鹊桥会”了。也真是神奇,每年七月七前后,喜鹊就全没了踪迹。或许,最富爱心的喜鹊们,真的是忙着为苦情的牛郎织女架桥去了。
儿时,曾看到屋旁的东树林子里,两只喜鹊,在那棵高大的杨树上飞出飞进地忙碌着,树上有一个不大的鹊窝。它们正在不断地添加新枝,修补旧巢。它们很勤快,每天早起晚归,你衔来树枝,我叼片树叶。累了,就稍停,互相梳理羽毛,然后叽叽喳喳说会话儿,像是互相鼓励,又像是在交流下一步的补建计划。不几天,一个更结实、更大的球形“爱巢”,就在鸟夫妻的亲密合作中筑好了。
望着这样的鸟巢,我特别好奇。尤其揪心刮风下雨的日子,巢里的喜鹊会不会被淋雨?因为鸟巢外表看起来,是用一些树枝为材料,这样的材料怎能抵风雨、防寒冷?
问周围的人,不是敷衍就是不晓得。上学时,就向老师请教,老师说等你书读得多了,就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要等,我很想马上就知道答案。
也不知什么原因,到了深秋,这对喜鹊弃巢而去。鹊助我也!
于是就躲避了大人的眼睛,让擅爬树的弟弟爬上树去看看。七岁的弟弟,像猿猴一样蹭蹭地爬上树,说看不清楚喜鹊窝里面什么样子。我说:你把上层的拆了看看。弟弟就不断地往下扔树枝。
弟弟下来告诉我说,姐,鹊窝里面,还有个鹊窝。我问:什么意思?弟弟解释说:“外层是树枝窝,里面还有一个用小树枝做的窝,再铺上这些东西,摸着挺软乎。”弟弟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是干泥、细草、羽毛等。
原来喜鹊窝是“巢中巢”啊!外巢,加固;内巢,材料温软,把风雨、寒冷挡在外面。多智慧的建筑师啊!我的担心多余了。
在动物建筑中,喜鹊窝, 称得上是巧夺天工的奢华之作。喜鹊夫妻,总会择树而栖,商量着把“房址”选在树的高处。这样的位置,承重力相对弱些,但可以有效防止入侵者,避开潜在的危险。
选好了“房址”,开始筑巢。先用大树枝搭个框架,然后往里面穿插小树枝,这种建造方法,可以让内部空间 化;球形构造可以分散压力,让巢在风雨飘摇中,更加稳固。外巢是粗树枝。内巢用小树枝、黏土做成,能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再铺上一层干草和羽毛等,这样巢内既宽敞,又舒适,鸟妈妈尽可安心养育鸟宝宝。温暖的巢,盛的满是细腻、柔软的爱。
谁的行囊,都有一个安放身心的“巢”。鹊巢,很容易让人想到“家”,想到“爱”与“温暖”,这些最明亮、最美好的字眼。
我们可以不在乎天空的表情,可是,这世间,任谁也无法不在乎一个“家”,哪怕是一只鸟。
作者简介:宋修虹,笔名小溪,中学语文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读书,教书,养花,写字。几百篇散文随笔,散见于《人民日报》《读者》《意林》《思维与智慧》等数百家报刊,著有个人散文集《小溪清歌,浅唱流年》,其散文随笔,语言清新优美,内涵丰富,深受读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