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晖园的西北部景区,是近年来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陆续复建的一些园林建筑,主要包括留芬阁、状元堂、沐英涧、红蕖书屋、八表来香亭、凤来峰、读云轩等景点。
从竹苑出来,走过一段游廊,可见水池中,矗立着一座由英石垒砌而成的假山,因为看上去形如九只大小不一的狮子,故名为“九狮山”。
九狮山不高,但凭借独具匠心的设计,山上花木扶疏,相映生辉;跌水飞瀑,循环迂回,颇具江南园林中的山水林泉风致,非心中有大丘壑之人不能为。
九狮山旁是集云小筑,这里有游廊、池塘、假山、厅堂,是盛夏时节消暑休憩的极好去处。穿过集云小筑,就到了园中最高建筑留芬阁所在的庭院了。
留芬阁共三层,是状元黄士俊的居所,琳楼画梁逶迤,层次跌宕起伏,古朴秀雅犹如琼台玉宇。登楼俯瞰,古木欣欣向荣,石山遍生绿苔,景致充满诗情画意。
据说,当年明朝灭亡后,黄士俊蛰居楼上,不下地面,以示尽忠明室,不踏清朝土地。这是明末许多士大夫刚正不阿的人格写照,其忠贞不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令人钦佩。
从留芬阁过了绿云,就来到状元堂。堂中有状元黄士俊的塑像,这位出身于岭南小镇上、一户家道中落人家的学子,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后官至宰辅,真可谓励志的典范。
走进状元堂中,庄重典雅的装饰,是对张镇孙、黄士俊、朱可贞、梁耀枢四位顺德状元的礼敬,更是对先贤的追慕。
这座由龙家私塾改建的建筑,彰显出顺德在科举时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让游客在散发着浓郁书卷气息的天地中,得以领略顺德深厚的文化底蕴。
不同于状元堂的独栋建筑,沐英涧则是一组精致典雅的建筑群。从沐英门进来,就能很醒目地看见,正对入门上方,是一套清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玻璃制品。
其上绘制的八景分别为“白云晚望”、“大通烟雨”、“蒲漳谦泉”、“扶胥浴日”、“珠江夜月”、“金山古寺”、“景泰僧归”及“石门返照”。阳光投射到玻璃上,闪耀着耀眼的金光。
这八块彩绘蚀花金片玻璃,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套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现已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堪称国宝!
此外,门窗上的玻璃也都大胆设色,采用深红、土黄、翠绿、草绿、湖蓝、淡青等不同色彩搭配,同时配以精美图案和诗文书法,使原本普通的门窗显得美轮美奂、光彩夺目。
继续向前,沿着游廊跨过池面,可见古朴幽雅的红蕖书屋。其特色在于不砌砖墙,廊柱间全用隔扇隔开,尤其是四周镶嵌的彩色玻璃,用色鲜丽,剔透明亮。
这些玻璃上或绘有宝鼎、花瓶、水果等静物图案,或勾勒出竹石兰碟、小桥流水、喜鹊登梅等景观,独树一帜的装饰,堪称突破中国传统园林色泽风格的杰作。
书屋前临一汪碧水,遍植红莲,与红蕖之名相应。池畔围墙旁,奇石林立,吊灯扶桑花开正盎,各类植物生机勃勃。在此静雅敞亮的书屋,挥毫泼墨、吟风弄月,该是何等惬意。
走出书屋,经游廊向西,就是八表来香亭。此亭置于八角环流的池水中央,是一座独具特色的八角形建筑。其立面皆窗,镶嵌透明玻璃,通透光亮,八面玲珑,故又称玲珑榭。
亭内四根立柱上挂有两副抱柱联,其一为:倚绿浣轻红满眼花光乱,吟香招小凤如冰荔子肥;其二为:采桂点秋糕小趋桐间月,寻梅来冷径清憩石边松。
联中的“倚绿”、“吟香”、“采桂”、“寻梅”四句,分明描绘出春夏秋冬四季之雅事。而亭外与之相对应,也有四座按坐落方位,分别以“春、夏、秋、冬”命名的石山。
其中东南为“春石”,配以竹树灌木,突出青翠之感。西南为“夏石”,也是清晖园的主峰——凤来峰。
西面为“秋石”,选取黄石垒砌为山,旁边种有枫树、桂花等树木,渲染秋天的气息。北面为“冬石”,选用石面泛白的太湖石,有雪景之意。
遥想当年,园主也一定曾携亲朋好友坐于亭中,或临池观景,或品茗赏花,或赋诗作画,感受四面生风、八表来香的雅韵。
向着玲珑榭西南面的“夏石”走,即见凤来峰。这座石山,采用经典的“风云际会”叠山手法,用山东花石岗石层层垒砌而成,最高达12.8米,是广东省内最大、最高的花石岗石山。
凤来峰气势恢宏,山洞钟乳倒挂,山岩植物丛生,山间曲径通幽,亭台翼然矗立,古榕穿山破石,飞瀑时而凌空泄玉,时而水花四溅,其山水风韵宛如仙山琼阁,令人叹为观止。
登临峰顶,俯瞰池园旖旎,汀步踏石浮水而立,游人穿梭于山水花木之间,水面锦鲤畅游,流波翻卷。山的伟岸精美,水的柔情动观,动静相宜之间,虽由人造,宛自天开。
风月书旅,文化旅行者,视图创作人!九州瞰风月,书旅话中国!风月书旅,带你赏阅别样世界!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