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名为“寒号鸟”的动物,竟然非鸟类?它连飞翔都不会?
“寒号鸟”这个名字,许多人可能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耳熟能详了。记得二年级的时候,教科书里就有一篇名为《寒号鸟》的文章。故事讲述的是,在冬天来临之际,一只喜鹊不断催促寒号鸟赶紧筑巢,否则到了严冬就会冻死。
然而,寒号鸟对此毫不在意,还觉得喜鹊真是傻。当寒冷的天气真正来临时,由于寒号鸟过于懒惰未能筑巢,最终被冻死。
这样一来,不少人从这篇文章或是名字中会误以为寒号鸟是一种鸟类。但事实上,这个名字颇有误导之嫌,因为寒号鸟根本不属于鸟类,它甚至无法飞翔。那么,究竟寒号鸟是什么样的生物呢?
寒号鸟不属于鸟类吗?
实际上,关于寒号鸟的记载在我国古代就已存在,这说明它不是神话中的生物,而是确有其物。
在元末明初陶宗仪编写的《南村辍耕录》中便提到:“五台山有虫名寒号,四足,肉翼,不翔。”解释了五台山存在一种名为寒号的生物,四条腿,有肉质的翅膀,但不能飞翔。
此外,在二十四节气之大雪节气中的描述也提到:“首候鹖鴠不鸣;次候虎始交配;末候荔枝挺立。”其中首候中的“鹖鴠”,古代称寒号鸟,出自《逸周书·时训》“大雪之日,鴠鸟不鸣”。
所谓的“鴠鸟”,即鶡鴠或鳱鴠,这类生物喜欢栖息于山崖的岩洞或裂缝中,而在大雪节气由于寒冷停止鸣叫。
但古人对寒号鸟的了解并不透彻,因其形似鸟类,并常在寒冷天气活跃于悬崖峭壁,误以为它能飞,从而有了“寒号鸟”的俗称。
实际上,寒号鸟并非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学名为复齿鼯鼠,属于鼯鼠一种,在民间也称为橙足鼯鼠、黄足鼯鼠、寒号鸟或寒号虫等。
寒号鸟的外形是怎样的?
由于寒号鸟的名字及其生活习性,它通常在崖壁缝隙中生活,不易被近距离观察,导致许多人对其不甚了解。因此,提及寒号鸟时,人们往往误认为它是一种耐寒的鸟类。
正如前文所述,寒号鸟实际上是鼯鼠的一种。鼯鼠科下包括多达13个属、34种不同的动物。在我国,有7个不同的属、16种不同的鼯鼠。根据古人对寒号鸟的习性描述和特性分析,最终确认复齿鼯鼠即为寒号鸟。
这种动物外形与松鼠相似,颇具观赏价值。复齿鼯鼠体型略大于红腹松鼠,体长通常在30-34CM,体重则为~克左右。头部圆润,眼睛大,鼻部短,耳朵圆而宽。其背部毛色以黄、黑、橙为主,腹部多为灰白色。
古人认为寒号鸟懒惰,这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寒号鸟为昼伏夜出的动物,白天大多数时间在洞穴中休息,夜晚才外出觅食。它们性格孤僻,喜静,筑巢地点和方式也具特殊性。
寒号鸟并不像其他鸟类那样自行筑巢,而是选择悬崖峭壁上的石洞、石缝或树上的洞穴作为栖息地,仅用杂草、树枝、树叶和羽毛搭建简易的巢穴。冬季时,它们会用枯枝草堆封闭洞口以抵御寒冷,因此被认为是懒惰的。
虽然寒号鸟能在崖壁上自如行走,但无法像鸟类那样飞翔。它们主要通过从高处向低处滑翔的方式移动,距离通常只有几十米,最远可达米。滑翔时,它们会张开连接前后肢的飞膜,这类似于打开降落伞,帮助它们在空中滑行一段距离。不过它们不能从低处飞向高处。
此外,寒号鸟也是一种爱干净的动物,民间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说法,指这种动物不论远近,总是回到一个固定的洞穴排泄。
总结
寒号鸟主要以植食为生,以侧柏、油松的树叶、树皮、籽仁及山桃、杏的核仁为主食,偶尔也食用其他植物的叶、果实和树皮。它们吃食的姿态与松鼠相似,站立时用前肢抱起食物,颇为可爱。
但由于繁殖能力较弱,通常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仔1-2只。加之近年来环境变化,这导致寒号鸟数量逐渐减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如今你应该明白,寒号鸟并非鸟类,而是一种啮齿类动物。虽然它们不会如鸟类般筑巢过冬,但这是因为它们的生活习性所致,并非真正的懒惰,它们也不会因冬天而被冻死。#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