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上的喜鹊》仿写9到12自然段怎么写?可以这样来写:
一户人家门口拴着两条狗,大老远看见我朝它家走过去,其中一条狗冲另外一条狗叫唤了两声:“汪!汪汪汪”,好像在提醒同伴说:“看,来了个陌生人”。
我心里虽然害怕,但是不得不从它家旁边经过。待我更靠近时,两条狗都冲我狂吠:“汪汪!汪汪汪”,我知道它肯定着急了,在说“快走开!不然我们对你不客气!”
我理解这是狗狗的看家任务,于是加紧步伐走开了。
以上就是根据《枫树上的喜鹊》中9到12自然段的内容仿写的段落,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仿写方式,前提是你需要把握清楚这篇文章中9到12自然段内容的特点。下面就来具体讲解一下《枫树上的喜鹊》中9到12自然段的内容特点。
《枫树上的喜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本中的一篇课文。此篇文章主要讲了小作者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由喜鹊一家的叫声中,想象到的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儿童的奇思妙想。
其中9到12自然段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这一部分内容的特点是,文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小孩子的角度出发,来理解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之间的对话,并将它们的对话翻译成我们听得懂的语言,使整篇文章都充满了童趣。
所以在仿写这几段内容时,需要抓住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翻译”动物的言语,二是翻译的内容要充满童趣。掌握了这两大特点,再来仿写就很简单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仿写的动物有很多,比如鸡、鸭、鹅、猫、狗、牛等等。
下面就再举几个仿写的例子。
以鸡为对象来仿写:
清晨,奶奶在地上撒下一把米,一群小鸡快速地飞奔过来,嘴里叫喊着:“叽!叽叽叽!”仿佛在提醒大伙:“冲呀!开饭了!”
食物不够分,小鸡们互相抢食,其中一只小鸡怒视跟它抢食的另外一只小鸡,嘴里发出长啸:“叽!叽!叽!”,好像在告诫说:“你再抢?你再抢?你再抢试试?”
很快,满地的米就在慌乱中被抢食有空,好不热闹。
再来仿写一个不同动物之间的对话情景:
田野里,一头水牛低头吃草。远处飞来一只白鹭,牛抬头看了它一眼,发出“哞——”地一声,跟它打招呼说:“来了!”
白鹭啾的一下飞到牛背上,开始给牛抓那些不厌其烦的苍蝇。
有了白鹭的帮忙,牛感觉舒服多了,发出“哞——哞——哞——”的声音,那是在感谢白鹭说:“真舒服!谢谢你呀,我的老朋友!”
以上列举了三个仿写的例子,分别将狗、鸡、牛拟人化,从人的角度来解读它们的叫声,这样写的好处是让动物能够像人一样沟通,传达出具有童趣的解读,增加亲切感。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