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57.html童年的老家是灰色调的。黄草麦秸的房顶已被风雨染成乌灰色,黄泥麦糠涂抹的屋墙被烟熏火燎成了花花脸,盛水盛粮的瓮已沉淀成岁月的酱紫,粗瓷黑碗,老蓝布衣服,被生活煎熬的黑黝黝的面庞。这就是我的老家和亲人。一进入腊月,一过腊月二十,全家总动员,大人小孩都动手忙起年来了。爹就带着我们哥几个打扫卫生了,父亲给我们说了一个很雅致的名字叫“除尘”。说我们要除去一年的劳累一年的不顺,平平安安迎接新的一年。我们用长长的竹竿绑一扫帚,把堂屋的四面墙壁使劲清扫,扫掉了浮尘,墙壁上留下了扫帚的刮痕。屋里屋外,犄角旮旯,都被我们清扫得干干净净了。到了年终岁尾,家里总要换点新的色彩。外祖母一柄神奇的剪子和一张红纸,红梅开窗棂,喜鹊登枝头。这就是针线筐普普通通的剪子,到了外祖母手里,一张大红纸就变成了喜庆的祥云、飞翔的鸟儿和大红的喜字。我们家的草房子也因此美美地装扮一番,家里立时就有了色彩。不仅这些漂亮的剪纸,还要贴上年画。忙年的情景真是热闹,贴一张年画,干干净净光光鲜鲜过大年。父亲说:这墙太空,请几张年画,过年了,咱也新鲜新鲜。娘说:咱先请灶君,到腊月二十三就是小年了,灶王爷要到天上汇报咱这一家人,谁最勤快谁最懒惰。娘一说这话,妹妹说:“三哥最懒!”我狠狠瞪妹妹一眼,平时那么疼她,这时还说我坏话。娘说,过年了都说吉利话,说好话,你们都是勤快孩子。娘这么一说,妹妹自知理亏,羞愧低下头。这年画就是灶王爷的画像,灶君像两边还有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看这对联,我乐了,指着对联说:“人家灶王‘上天言好事’,不说‘谁勤快谁懒’。”说着,全家人都笑了。娘保佑全家有饭吃的灶君的像,贴在了灶台旁。可是,堂屋总要贴个年画呀!腊月二十八,春节前的最后一个大集。爹带我们赶年集。我们最盼望的是到县城板桥路南头新华书店买年画。所谓年画,有京剧样板戏的剧照,有电影剧照,还有一些带有夸张色彩的民俗年画,多是胖娃娃抱着大红鱼,是喜庆有余的寓意,更多的是仓满囤圆五谷丰登的丰收图景。记得有一张年画《山村女教师》,这张年画的女教师太美了,那眼神酷似我们小学校那位扎着长辫子的女老师。还有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年画《山村新貌》,这些年画贴到堂屋,我们立马就觉得屋子鲜亮多了。全家人围着桌子吃饭,大家都不住地看墙上的年画,看画看得入神。在想:画上人家那么多粮食,鱼米满仓的。咱家怎么就是缺粮食呀?再看人家的衣裳真好看,多鲜亮呀!在俺家,即使像妹妹这么小的姑娘,爹娘的心肝宝贝也没有人家的花衣裳呀!在艰难的岁月里,几张年画给了我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娘总说:这画的是天上神仙的生活,哪里是咱庄稼人过的日子呀?日子在时光中流转,过年请年画的传统倒是在老家流传起来。年年过年,年年贴年画。日子也慢慢变样了。老家最先变化的是色彩,三间灰草房,变成青砖红瓦,衣服不再是单一的老蓝灰,款式色彩多姿多样。哥几个都成家立业,两个哥哥头生都是女孩,这俩闺女长得玲珑剔透,琢玉一般,我的老父亲是多么喜欢这俩孙女。有了新房子,有了新媳妇,有了漂亮的小孙女,爹娘的心里别提多高兴了。父母多年的祈愿:光光鲜鲜过大年。大门口的大红灯笼,新鲜的春联,堂屋新鲜的年画。每每全家人聚在一起,大家谈论起那过往的一个个过年的场景,这年画、这色彩有着一家四代人心中的梦想。新时代的好日子,总算让老母亲赶上了。母亲无限感慨,这日子也真是撵上年画了。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光流转,新的一年的到来,带着新时代崭新的色彩。审阅:高杰简评:新年的色彩,由单调到多元,由朴素到亮丽光鲜,历经党的阳光、春风与细雨。终审:严景新作者:陈凯,笔名蒙山樵夫。编辑:卜一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