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一直是诗词曲赋长盛不衰的歌咏和描摹叙写的主题。在古代,或许人们都较含蓄,或许是诗歌的表达不宜于直白,他们往往喜欢将人间的爱情寄托在外物之上。如“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知不知”“君当如磐石,妾当如蒲草。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可好几种鸟儿,也被作为诗歌意象,写进诗词,用来叙写人间的爱情。或许鸟儿自由,能翱翔蓝天,也能脚踩大地,有的还能在水上漂游吧?
凤凰‖志趣高雅凤求凰
凤凰是百鸟之王。雄的名“凤”,雌的曰“凰”。凤凰之间的爱情,用以寄寓意趣高尚,知音默契的人儿之间的相知相爱。
王实甫《西厢记》中就有一曲名曰《凤求凰》,曲中将“凤”对“凰”的思念和追求表达得含蓄隽永,而又诗意盎然。传说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在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家宴席上弹奏了一曲《凤求凰》,通过琴声展开了对卓文君的热烈追求。卓文君从琴声中听懂了司马相如对自己的仰慕,两人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当晚,卓文君就与司马相如私奔了。
虽司马相如才情横溢,可当时尚未走上仕途,生活十分拮据。于是卓文君当垆卖酒,司马相如也甘当小二,做了一对贫贱夫妻。后来司马相如在京城做官,仕途得意,给妻子写了一首数字信,信中只有一到万的数字词。聪明的卓文君读懂差了一个“亿”(与“忆”谐音),知道自己在司马相如心中的位置越来越模糊了,就写了一首数字诗,诗歌从一写到万,又从万写到一,将自己对夫君的相思之苦和做“留守妇女”之难写得声泪俱下。司马相如读信后越加珍惜卓文君,也打消了纳妾的念头。尤其卓文君《白头吟》中那一句“但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对忠贞爱情的向往。
雎鸠‖《诗经》里的爱情鸟
雎鸠是一种水鸟,喜欢在河边活动,其雌雄鸟和鸣的声音很好听。诗经的开篇即为《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中的雎鸠,是美丽、勤劳、善良女子的化身。诗歌首句以关雎的和鸣起兴后,就一直在写心仪女子的劳动(采摘荇菜),也一直在写追求她的人儿对她的仰慕、思念和“亲近取悦”,如《蒹葭》一样,相恋的人儿之间仿佛永远都存在一种相爱相恋而又相对美好的“距离”。这种相爱相恋的“距离”美感,在明代张宁的《雎鸠图》中则认为是相爱人儿之间的那种“偕行”的悠闲之态(幽閒意态知何似,记得周南第一章)。
鸳鸯‖永不分离的君子
鸳鸯于飞,毕之罗之。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君子万年,福禄艾之。乘马在厩,秣之摧之。君子万年,福禄绥之。
这首先秦诗歌《鸳鸯》就写出了相恋人儿之间永不分离的爱情姿态。它们一同飞翔,一同停息,一同劳动,相亲相爱。所以诗歌将之称为“君子”,祝福它们能享受长久的福禄和长久的爱情。现实中的鸳鸯鸟,也确实是雌雄双居,永不分离的水鸟,人们又将其称为“匹鸟”。
喜鹊‖筑巢迎娶你来居住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这首先秦诗歌《鹊巢》写出了喜鹊与鸠鸟之间的爱情,这种爱情相当于现实的婚姻:男方(喜鹊)筑好了巢,然后用车队迎娶女方(鸠鸟)入住,组成相亲相爱的家庭。有一种物质上的优越和满足感,也是对爱情的一种奉献。只要我们相爱,你同我结婚,我就会修好了房子等你来一同居住,还会用长长的车队(百两,指车的数量多)去迎娶。难怪现今很多女方要结婚时要求男方要有房有车呢,怪不得人家“势利”呀,原来先秦的诗歌中就这样写的呢,鸟儿们都这样做呢哈哈。
以鸟儿入诗,用来叙写爱情的还有燕子。先秦诗歌《燕燕》借燕子飞翔的样子,来写亲人对嫁女的祝福和思念;还有鸿雁。这是一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鸟儿。元好问的那首《摸鱼儿·雁丘词》写的就是这种鸟儿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这种鸟儿双宿双飞,一只鸟儿被猎遇害,另一只竟然悲鸣不肯离去。那句脍炙人口的爱情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就出自此词。
你还知道哪些被写入诗词歌赋中的鸟儿,用来寄寓人间爱情?请在评论区留言吧。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