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林场喜鹊冬季生态初探
喜鹊(Picapica),是雀形目鸦科鹊属的一种鸟类。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头、颈、背至尾均为黑色,并自前往后分别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双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远较翅长,呈楔形,嘴、腿、脚纯黑色,腹面以胸为界,前黑后白。留鸟。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
东北林业大学林场示范基地植被种类繁多,物种多样化高。喜鹊在东北地区为留鸟。我们(范文霏、董新宇、王丽英)在年12月8日至12月24日期间,共有9天时间于上午9:00——11:30在林场内对喜鹊的活动区域及喜鹊巢址的树木情况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
调查方法/数据分析
1.喜鹊活动区域调查
我们在东北林业大学林场示范基地内共选取了十个区域,它们分别为:胡桃楸林、水曲柳林、林场右侧松树林、马家沟沿岸、白桦林、*檗林、蒙古栎林、兴安落叶松林、黑皮油松林、樟子松林。我们三人于每天上午上午9:00——11:30观察记录每10分钟内各区域的出现的喜鹊数量,共获得26组数据。
数据展示
通过喜鹊数量和调查区域的盒须图,可以比较喜鹊在不同调查区域内的分布特征:喜鹊的平均数量明显较高的是马家沟沿岸,其次是水曲柳林。较低的是黑皮油松林、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从出现喜鹊数量的离散程度来看,马家沟沿岸比较分散;从分布形状来看,马家沟沿岸、白桦林和胡桃楸林每10分钟出现的喜鹊数量大体上为对称分布。
通过对不同调查区域出现的喜鹊数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说明不同区域每10分钟出现的喜鹊数量有显著差异。
咬耳朵
范文霏摄
2.喜鹊巢址情况调查
经过我们小组在林场内的全面调查,我们共记录了9个喜鹊巢的相关数据。
根据表格,对比喜鹊巢所在树高与该树所在区域的平均树高:巢1所在的树高大于所在区域的平均树高;巢8所在的树高小于所在区域的平均树高;其余6个喜鹊巢均位于水曲柳林,进行单样本t检验。H0:6个巢所在树的平均树高大于20cm;H1:6个巢所在树的平均树高小于20cm。经过分析可知,6个喜鹊巢所在树的平均树高大于20cm,即喜鹊筑巢选择的树平均高度高于所在区域树木的平均高度,且更偏向于在水曲柳上筑巢。
喜鹊巢
范文霏摄
“
结论and讨论
通过我们对喜鹊活动区域及巢址选择情况的调查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东北林业大学林场示范基地内的喜鹊冬季活动区域主要在马家沟沿岸及水曲柳林,其他区域活动相对较少;(2)东北林业大学林场示范基地内的喜鹊筑巢偏向于选择高大的树木,尤其是水曲柳,并且会把巢建在树顶(距树的 处约0.5m-3m)。
喜鹊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留鸟,其在冬季的存活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下一年的种群数量。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在北方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要尽量多的保留高大的乔木及平坦的草地,这样可以为喜鹊在冬季的生存提供更多的活动及栖息场所。
撰稿
范文霏、董新宇、王丽英
图片
范文霏
排版
周莎莎
审核
戎可、王贺、张玮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