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曲鹏随着大部分候鸟迁徙结束,集中观鸟季随之到来,成为冬日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当观鸟逐渐从小众爱好走进大众视野,从“老头乐”逐渐年轻化,是什么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观鸟,为它不畏寒暑、废寝忘食?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国家动物博物馆举办“首都科普好书”《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阅读分享会,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张劲硕、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研究员郭耕、本书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波兰语专业负责人毛蕊、国家动物博物馆科普讲师单少杰与现场近名热情读者一起,分享书中的精彩故事与自然理念。《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文自然”书系的最新作品,是一部观鸟题材的自然观察笔记,资深观鸟人、波兰新锐自然作家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用12个与鸟有关的自然故事,引领读者走进鸟类迷人的微观与宏观世界。《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波]斯坦尼斯瓦夫·乌宾斯基著毛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本书译者毛蕊是作者的挚友,曾在波兰深造多年。她向读者介绍,波兰俗语中,“抓住两只喜鹊的尾巴”比喻同时做很多件事,想要一箭双雕,“抓住十二只喜鹊的尾巴”的书名暗含着作者的巧思:这本书有十二个章节,讲了十二个与鸟有关、蕴含丰富的故事,暗含着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象征着人类一年十二个月中都有鸟儿和大自然的陪伴。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自己的观鸟之路:从童年时代与父母一起去国外观鸟,到青春期为证明自己并非“有怪癖”而刻意疏远鸟类世界,再到成年后直面内心,重拾观鸟的热情,找到一生的热爱。张劲硕与读者分享了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个概念:BCD综合征,即“观鸟成瘾症候群”。作者这样形容疯狂的观鸟迷:听到一声鸟叫,马上会停下车,循声去找鸟在何处。睡觉时如果突然听到窗外有鸟鸣,也顾不得穿好衣服就会起身冲出去看。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BCD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