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寒号鸟你所不知道的秘密龟仙岛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优惠活动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寒号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运用对比手法写的童话。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垒巢的不同态度和不同结果,说明了好逸恶劳。得过且过是没有好结果的。

那么寒号鸟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动物呢?是不是像课本中写的那样懒惰和好逸恶劳呢?这里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寒号鸟的一些小知识。

首先,寒号鸟的读法。

寒号鸟三个字中的“号”为多音字:

[hào]1.名称:国~。年~。字~。

[háo]1.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当读“寒号鸟”的时候应该读作háo。

其次,寒号鸟为什么叫寒号鸟?

寒号鸟因其生性怕寒冷,日夜不停嚎叫,而俗称寒号鸟。

第三,寒号鸟是什么鸟?为什么部编版教材课本插图是一只鼠类的模样?

第三,寒号鸟是什么鸟?为什么部编版教材课本插图是一只鼠类的模样?

寒号鸟也叫复齿鼯鼠(飞鼠),不是鸟类,寒号鸟的体型和松鼠很像,鼯鼠的生活习性和蝙蝠很像。所以课本的插图就是鼠类的样子。它前后肢间生有宽大多毛的飞膜,耳基部有一束黑色常毛。背毛棕*、杂黑色常毛。夜间活动,以清晨和*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活动时爬攀与滑翔交替,由高处向低处滑翔数百米。

第四,寒号鸟的“窝”是什么样的?

复齿鼯鼠(寒号鸟)多栖息于山地柏树林区,常在陡峭的石洞、石缝、树洞等处营造巢穴,巢较少,由杂草、树枝、树皮、羽毛等构成。所居石洞或石隙一般较狭小,深1米左右,高约15~60厘米。洞穴或直或曲,凸凹不平,鼯鼠多在穴内高处卧身,并以干草铺垫。冬季穴口经常以柴草封闭,挡风寒。整个穴洞中干燥、清洁,常年温度适中。穴内夏季最高温度在摄氏25~27℃,冬季最低温度在摄氏1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多在60%以下。

第五,寒号鸟的叫声是什么样的?有怎么样的生活习性?

复齿鼯鼠(寒号鸟)系昼伏夜出动物,性情孤僻,喜安静。一般一洞一鼠独居,除哺乳期外很少有2~3只在一起。它活动起来动作灵敏,夜间活动,晚上有时可以听到“哩——嘟罗——嘟罗”的叫声。月夜特别活跃,拂晓前返回洞巢。活动时攀爬与滑翔交替,以清晨和*昏时活动频繁。白天隐匿巢内睡觉,傍晚出巢,从洞口滑翔至树上觅食。滑翔最远可达m。头部向外,尾负于背,遮向头部,或将尾垫于腹下,呈蜷卧姿式。寒号鸟素有“千里觅食一处屙”的习性,即不管到多远的地方觅食,大小便总是回来排泄在一个不居住的固定洞穴内。

第六,课文里的形象。

在小学课文《寒号鸟》里“寒号鸟”是颇有名气的一种动物,民间有许多关于它的传说,如:“要想好、别学寒号鸟”。“寒号鸟是懒汉,不垒窝,不筑巢,寒风起,身无毛,凄凉叫,活活冻死”。

总之,寒号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种生性懒惰的动物。并认为它饿了也不去找食,待饿得无法的时候,就吃自己的屎,如此反复多次,它的粪便就成为五灵脂——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止痛镇痉作用的著名中药原料。

然而,这些民间传说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却是不科学的。当然它也不像是课文里描写的那种懒惰的动物,它很爱清洁,食物被污染后就不吃了,甚至它的“厕所”与“居室”也是分开的。

第七,寒号鸟为什么成了这种得过且过人的代名词?

其实《寒号鸟》是一则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根据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撰写的《南村辍耕录》中的片段改写。通过讲述一只喜鹊和一只寒号鸟对做窝过冬的态度、表现和结果,生动有趣、具体形象地告诉学生一个哲理:要认真对待生活,不能得过且过,更不能懒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后人据此引出了“得过且过”这一成语。

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卷十五。该篇记载:“五台山有鸟、名寒号虫,四足,有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文采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索然如雏,遂自鸣曰:‘得过且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540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