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喜鹊报春历代名家喜鹊图

白灵片价格 http://m.39.net/pf/a_4618872.html

历日从头又一新,

直饶燕雀喜新晴。

梅花献岁无边景,

喜鹊今朝 声。

——《历日》宋·徐月卿

今日立春,又是除夕。

阳和起蛰,辞旧迎新,品物皆春!

开启一年好光景!

历代名家喜鹊图,为诸君报喜!

中国传统文化中,喜鹊是一种吉祥鸟。

周代师旷所著的《禽经》中说:“灵鹊兆喜”。

清代陈世熙在《开元天宝遗事》亦提到:“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灵鹊报喜,兆示着吉祥,预示着心想事成后的欢喜。

自遥远的古代起,华夏民族与喜鹊的关系就超越了一般性相处与观赏的层次,跃升到了文化境界。

喜鹊文化延续到今天,几乎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南宋佚名《梅雀图页》

乾隆诗云“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寓意喜鹊能传达未知的好消息,故言喜鹊能报喜。

这种观念,

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已经在民间流行,

赋以喜庆、好运的涵义,

从而衍生出源远流长的喜鹊文化。

南宋佚名《桃枝栖雀图》绢本设色23.8×24.5厘米

画鹊兆喜的风俗也大为流行,

古代文人、画家将喜鹊入画、入诗,

留下形式多种多样、吉祥寓意的人文画。

如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

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

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

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

北宋赵佶《写生珍禽图卷》中的灰喜鹊

喜鹊,是一种可爱、吉祥之鸟,

希望大师笔下的它们,

能为赏画的看官带来幸运,带来喜悦!

宋崔白《双喜图》高.7厘米宽.4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宋崔白《双喜图》喜鹊细节图

宋崔白《双喜图》野兔细节图

宋崔白《双喜图》竹竿细节图

“嘉祐辛丑年崔白笔”题识

此幅作品图是以深秋的荒野为场景:用摇曳的树枝、舞动的野竹、翻飞的衰草和枯叶来渲染风势的猛烈,加之逆风飞下两只喜鹊,一只在树上俯身拍翅鸣叫、一只凌空振翅鸣叫,好似在与狂风抗争着。

此时风声、树声、鸟声激烈的交织在一起,使画面的紧张气氛达到了极点,被惊呆的野兔子回首警觉地注视着鸣叫的喜鹊,它抬起右腿欲逃遁又迟疑,这一刹那,时间仿佛凝滞了。

画是无声的诗,画家运用拟人、对比、夸张的创作手法,将意境、情趣作为绘画的灵*,以宏大开阔的笔势描绘,予人以细腻真实的质感,观者仿佛置身于其间,与画者共同感受着生动鲜活的生命回响。

宋佚名《梅竹双鹊图》页,绢本,设色,纵26cm,横26.5cm

元王渊《梅雀报喜》长卷

元王渊《岁岁安喜图》

明边景昭《花竹聚禽图》

此图写野外山林一隅,李花、杏花绽放,岩石间竹叶丛生,嫩笋破土而出;口鸟和喜鹊栖止在树枝和坡石间,或回首理羽、或低头觅事,禽鸟情态生动,色彩妍丽明洁,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景。

明边景昭《春花三喜图》

明吕纪《鹰鹊图》

明吕纪《四喜图》

明周之冕《四时花鸟图》

清徐玟《杏花双鹊》

清王礼《牡丹双鹊》

清张乃耆《喜鹊三友图》

任伯年《鹊踏枝图》

刘奎龄《喜鹊登梅》

谢稚柳《桃花喜鹊图》

徐悲鸿《报喜图》设色之本镜片33×cm

徐悲鸿《喜鹊登枝》

徐悲鸿《四喜图》

徐悲鸿《喜鹊迎风》

徐悲鸿《四喜图》

徐悲鸿《喜鹊登枝》

徐悲鸿《喜鹊登枝》

徐悲鸿《喜鹊登枝》

徐悲鸿《喜鹊登枝》

徐悲鸿《喜上眉梢》

齐白石《喜在眉梢》

齐白石《大喜坚固》

齐白石《红梅喜鹊》

齐白石《喜鹊登枝》

齐白石《喜鹊红梅》

齐白石陈半丁《喜上眉梢》

张大千《喜鹊》

张大千《喜鹊》

于非闇《双飞喜鹊》

王雪涛《喜鹊》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

百年字号“绍德堂”

感恩各界朋友的鼎力支持

希望在新的一年里

与诸君一道

携手共进

开创新的辉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255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