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何浩/文李化/图
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云”端开学、“云”上动物园、“云”上赏花成了不少“深宅”在家里看世界的一个窗口和渠道。日前,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从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位于渝北的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和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虽然闭馆,但服务不打烊,推出了多个网上展览。今日(3月1日),我们“云”上赏宝,来看看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的五件镇馆之宝以及这些“宝贝”背后的故事。
▲“巴渝第一床”
“巴渝第一床”花三年时间制成
走进渝北碧津公园内的巴渝民俗博物馆,馆内20余张古床是馆内的亮点。这些古床中,被称为“巴渝第一床”(亦称为“天下第一床”)的清代镂雕满金漆花鸟纹楠木拔步床最为显眼。
▲巴渝民俗博物馆体量最宽大的古床,堪称“床王”
这张床名气很大,属国家二级文物。整张床就是一个独立的空间,由内向外3层楣板分成3层,很有层次感,不仅每层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而且满金漆装饰,“浑身”上下金碧辉煌。尤其每层楣板和围栏上镂空雕和浮雕雕刻花鸟纹、博古图、葡萄藤蔓,让人惊叹工匠的技艺。
▲动物浮雕雕刻
▲古床上的镂空雕和浮雕雕刻
“我工作这么久,做工这么精美的床这张就数第一了。”聊起这张床的经历,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支部书记刘春鸿曾见证了这段历史。刘春鸿告诉记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原江北县文管所向居民征集一些有年代感、有历史价值的老物件,希望把这些即将消失的“宝贝”收集起来。
▲古床上的镂空雕和浮雕雕刻
这张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他们发现的。刘春鸿说,当时这张床的主人是居住在鸳鸯多功城附近一位70多岁的马老太,而且这张床当时马老太还在使用。马老太告诉刘春鸿,这张床是她嫁到吴家时的嫁妆。
“据我了解,这张床至少被当成两次‘嫁妆’。”据刘春鸿介绍,清代晚期的时候,这张床是悦来徐家坝(今国博中心南端)一位戴姓大户人家为嫁女打造的,招募三位工匠足足花费了三年时间制成,装饰的*金达到克以上,由于工艺精湛,人称千工床。后来几经辗转到了马家,成了马老太的嫁妆。
▲该馆展示的其他古床
“天下第一龛”里藏数十个故事
刘春鸿说,这张床发现的时候就保存得比较好,收集回来后只是进行了简单清洗,如今展在展厅里的面貌和发现的时候差不多,在灯光照射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这架床雕刻工艺精湛,图案内容丰富,融各种瑞兽花鸟于其中。”刘春鸿介绍,比如,床上雕刻有“鼠食葡萄图”,9只小老鼠惬意地吃着葡萄,葡萄多籽,老鼠在重庆被称为耗子,谐音“好子”,寓意为希望家庭多子多福、多出人才。还有喜鹊登枝、瓜蝶藤蔓等主题图案,浓缩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愿。
▲清代金木雕家神龛
巴渝民俗博物馆另一件镇馆之宝,要数同样是国家二级文物的清代金木雕家神龛。神龛通高足有4.5米,宽1.7米,厚近0.7米,被誉为“天下第一龛”。
此龛为柜式神龛,仿楼阁结构,由座、身、顶三部分组成。龛顶为二龙戏珠,楣板和花板中雕刻有八仙上寿、槐荫送子等反映吉祥幸福内容的各种图案。刘春鸿介绍,这个神龛也是九十年代初在原江北县两岔乡斗水村征集到的,也就是今天渝北大湾镇一带。
▲清代金木雕家神龛
刘春鸿告诉记者,这个神龛当时发现时是在一个家族祠堂里面,为当地唐氏家族所有,这个神龛不仅形象高大,而且雕刻精美者更是世间罕见。尤其是神龛内部像一部民间文化故事集,雕刻了大量的民间故事,比如“渔樵耕读”“魁星点斗”“三星高照”“刘海戏蟾”“白娘子盗仙草”“黛玉葬花”……数十个故事都被藏在神龛里。
▲“天下第一龛”上雕刻的戏曲故事
刘春鸿说,当时征集这个神龛的时候中间还有点小波折,为了让这件“宝贝”更好的保存下来被更多人了解,他和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跑了当地不下五次才征集到了。
五件镇馆之宝为何都是木雕?
除了“巴渝第一床”和“天下第一龛”,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了解到,巴渝民俗博物馆的五件镇馆之宝还包括清代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以及清贴金木雕菩萨像、清金漆木雕看枋。其中,后两件如今展陈在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内。
▲清贴金木雕菩萨像
其中,清代镂雕人物、瑞兽纹双踏拔步床高厘米、宽厘米、深厘米,占地面积近10平方米,是巴渝民俗博物馆体量最宽大的古床,堪称“床王”。
而清金漆木雕看枋长约10米,宽约0.5米,记者曾对该木雕看枋进行打探,木雕上雕刻有“三英战吕布”、“诸葛亮六出祁山”等戏曲故事,看枋上雕刻了数百位戏曲人物,虽然历经百年风雨,每位人物的表情栩栩如生。据介绍,这块看枋是多年前在偏岩古镇的一个古戏台发现的。
▲清金漆木雕看枋的戏曲人物表情栩栩如生
记者发现,这五件镇馆之宝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木雕。刘春鸿说,在重庆,一直有“石刻精品在大足,木雕精品在渝北”之说。渝北的木雕技艺在清代是一个鼎盛时期,到后来形成各自的流派和特色。
在渝北历史文化陈列馆内,如今就有一个巴渝木作文化艺术展,是该馆两个常设展览之一。渝北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木作文化展主要通过图文与实物结合,整体与局部呈现,让观众多角度领略传统木作文化的魅力,认识渝北匠人所制作的木作精品。如今,通过云上“赏宝”,让大家更多渠道的认识这些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