蝠至福来战疫系列科普微视

钟馗戏蝠

钟馗,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相传唐明皇于病时梦见一大*提一小*啖之。上问之,自称名钟馗,生前应武举因貌丑未中,死后决心消灭天下妖孽。明皇醒后即愈,遂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像,这是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载的故事。钟馗之像五代时悬于除夕,后来民间习俗多悬于端午,说是能打*和驱除邪祟。在一些民俗中,钟馗的形象大都是顶盔贯甲、举鞭扬铜或持刀握斧的勇武门神。而在如东岔河一带,钟馗却成了一个生动、笨拙而又可爱的判官,一个降福 的天神。钟馗手持宝剑,蝙蝠被制伏在地,这是当地人家的中堂画。在民间舞蹈钟馗戏蝠中,钟馗这一形象表现得尤为突出。

05:03

锣鼓声中,一小*手持蝙蝠灯开道,四下巡逻;接着钟馗在唢呐声中出场,另一小*举着华盖紧随其后。只见浓墨重彩的钟馗面容冷峻,双目圆睁,威风凛凛;着红官衣,披围肩,束玉带,穿红绸灯笼裤,蹬厚底靴。随着打击乐的节奏,钟馗手执折扇与四蝙蝠追逐嬉戏,谓之戏蝠;接着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或跪、或蹲、或立,谓之扑蝠;在激越的唢呐声中,钟馗将蝙蝠提起,向观众抛去,谓之降蝠,舞蹈进入高潮。

钟馗高达2米,京剧脸谱,腿和举伞小*绑在一起,二者由一人表演,类似于踩高跷,而众小*则五短身材,滑稽脸谱,两者形成了大小、高矮的强烈对比。钟馗舞姿粗犷豪放,与小*舞在一起,动作显得极为夸张,舞扇、扑蝠动作笨拙、稚气,又显得诙谐可爱,而小*逗趣、嬉闹时,身段敏捷灵活。这一笨一巧,一快一慢形成了两个不同人物的鲜明对比。夸张、对比的运用,使整个舞蹈充满了吉祥的气氛和风趣诙谐的风格。

钟馗戏蝠这一舞蹈,由舞蹈家挖掘整理,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并于年亮相于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栏目。

蝙蝠在中国文化中最为常见,“蝠”与“福”同音,在很多传统的崇古斋木雕挂饰上都会使用蝙蝠的造型,寓意“福到”。“蝙蝠”寓“遍福”。象征幸福,如意或幸福延绵无边。

蝙蝠与文化

1、五只蝙蝠围绕篆书寿字或桃

《书·洪范》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纹命。」攸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纹命即指善终不横夭。「五福捧寿」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以万字和蝙蝠组成图案叫「福寿万代」。

2、蝙蝠、桂花

桂花的桂与「贵」同音,喻意「贵子」。旧时代,人们认为添子是「福」。生下男孩,邻里、亲朋都往祝贺,「福增贵子」,便是此种用意的吉祥图。

3、一个盒子里飞出五只蝙蝠或画和合两仙嬉戏蝙蝠。

和仙、合仙,是指高僧寒山和拾得。寒山,一称寒山子,唐代僧人,相传他居丰县(今浙江天台)寒岩,喜吟诗饮酒,与天台国清寺僧人拾得为好友。清雍正十一年,寒山,拾得被封为和圣与合圣,世人称「和合二仙」或「和合二圣」。「盒」与「合」、「和」同音,喻「和合」。旧时民间嫁娶,喜挂和合像,取「和谐好合」之意,以图婚姻美满。

4、两只蝙蝠或两个手持蝙蝠的童子

龟,《龟经》载:「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终结。」鹤,仙鹤(见「一琴一鹤」题解)。相传龟鹤皆有千年寿,这里喻长寿。《抱朴子·对俗》:「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龟鹤齐龄」寓意高寿。

5、“福在眼前”把一只蝙蝠刻在一枚有孔眼的古币上面。

6、“福寿延年”把蝙蝠刻在一只寿桃上。

7、“多福多寿”多只蝙蝠与寿桃刻在一起。

8、“福禄寿僖”将蝙蝠和梅花鹿、寿桃、喜鹊(或直接刻一喜字)为伍。

9、“五福捧寿”在五只蝙蝠中间雕一寿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

10、“五福和合”以五只蝙蝠与荷花、圆盒为伍.“荷”同“和(安宁、平和)”、同“合(投契、融洽)”。

11、“福寿双全”蝙蝠、寿桃、古钱.”钱”音近“全”,“二”义同“双”。

12、“福至心灵”蝙蝠、寿桃、灵芝。“芝”谐音“至”,“桃”似“心”形,灵芝之“灵”。

13、“流云百福”以蝙蝠与云纹为伍,“云”意“绵延不断”,形似“如意”,象征幸福如意。

14、“福从天降”蝙蝠刻在一娃娃的头顶上。

15、“福寿三多”蝠、桃、石榴或莲.“石榴”、“莲子”均寓多子之意,“即福多、寿多、子多”。

16、“三多九如”蝙蝠、寿桃、石榴、如意。“三多”即“即福多、寿多、子多。“九加”出自《诗经》中:“如山加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崩,如松拍之茂.无不尔或承”。

17、崇古斋和阗玉雕作品常利用红皮或糖色来巧雕红色蝙蝠,寓意“鸿福齐天”或“鸿福无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z/4252.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