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这次居然没拉胯

白蚀症 http://pf.39.net/bdfyy/dbfzl/151017/4711160.html

来源:新浪娱乐

一个几乎默认的定律:

根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会被书粉骂的很惨。

毕竟,“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书的时候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完善整体情节,但电视剧却会把观众限制在固定的视角里。

如果再遭遇“魔改”,那就相当于往书粉心里插了一把刀。

但最近却有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几乎收获了一致好评,口碑甚至远超原著!

——《喜鹊谋杀案》。

《喜鹊谋杀案》改编自安东尼·霍洛维茨的同名小说。

这本小说一经出版就 的横扫日本五大推理榜单。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更是有史以来 位被柯南·道尔产权会认证的续写福尔摩斯之人。

但作者的声誉越高,读者也就会对他的作品更加的严格,这也就导致了这部小说的口碑褒贬不一。

喜欢它的觉得这是在对古典致敬,不喜欢的觉得古典推理不适合现代读者。

不知道作者是不是听取了读者的建议,由他亲自担任编剧的剧版《喜鹊谋杀案》口碑却是不错。

豆瓣评分也远远超出了原著。

这部剧究竟好在哪里?

如果你爱“阿加莎式”的风格,应该会很喜欢。

一开场,线索铺满,迷雾重重。

故事的背景是畅销推理小说家艾伦被发现在自家庄园里坠楼身亡。

而一份寄给艾伦朋友的手写"遗书"似乎在宣告这是一场计划好的 事件——一位身患癌症的作家,因为受不了病魔的折磨,选择离开人世。

看上去的确是合情合理。但 的方式有那么多,他为什么会选择,最痛苦也是最不体面的 ?

最奇怪的地方在于,他前一天还联络了律师要修改遗嘱,为什么会突然 ?为什么不等到修改完遗嘱之后再 呢?这一切是不是另有原因?

巧合的是,艾伦生前所写的 一本推理小说,也是由一场坠楼案开启的。

这不禁让人怀疑是不是艾伦的某位疯狂读者,在效仿作案。

更诡异的是他寄给出版社的初稿,丢失了 一章,换句话说如果没有 一章就无法得知真凶是谁,也就没有办法出版。

对于出版社而言,艾伦一直是他们最畅销的作家,如果没有了这本小说,投资商很有可能会撤资,那么出版社也会面临倒闭的危机。

出版社的“ ”作家死了,却几乎没有一个人为了他的死而难过,满脑子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多少有点讽刺的意味了!

一直负责艾伦小说出版事宜的编辑苏珊,为了避免因出版社倒闭而失业,主动请缨要去艾伦的家里寻找初稿。

但苏珊到了艾伦家之后却什么都没有找到。

原本装在柜子里的手稿不翼而飞。

甚至连电脑里的电子版也统统不见了。

这是作者原本就没有写完?还是写完之后,把手稿收了起来,把电子版备份另存了?又或者根本就是有人刻意隐藏了起来呢?

但熟悉艾伦的人知道,他非常喜欢将自己身边的人物写进小说里。例如他的男朋友在小说中是侦探的助理,自己的姐姐在小说中对应第二位死者的姐姐。

还有邻居、警察、律师等等,都在小说世界里有了自己的姓名。

会不会是小说里真凶,对现实世界的真凶有所指向,才会被刻意隐藏了起来呢?

电视剧由两条时间线展开,一条是艾伦被谋杀的现实时空,另一条则是艾伦创造的小说世界。

既然现实时空暂时找到不真凶,我们就带着疑问去小说世界找一找答案。

年的某一天,私家侦探庞德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委托人。

一个女孩来找庞德希望能请他出面,为自己的男朋友罗伯特恢复名誉。

那天,罗伯特和自己的母亲玛丽吵了架,甚至说出了诅咒自己母亲摔死这样的话。

谁知道,第二天玛丽真的从楼梯跌落身亡。

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在怀疑是罗伯特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于是,女孩请求庞德来调查这起案件。

因为案发当晚,罗伯特和自己在一起,她可以保证罗伯特没有杀人。

不过,侦探觉得这件事情因流言而起,自己无能为力,也不感兴趣,所以就拒绝了女孩的请求。

可谁知几天之后,玛丽工作的庄园又发生了一起命案,而这次的死者是庄园的主人——马格纳斯男爵。

作为当地最 的私家侦探,这件事情引起了庞德的兴趣。

而且,他总是不自觉的去想,如果他一开始接受了那个女孩的委托,是不是就可以阻止男爵被杀呢?

这两起案件之间是否有什么联系呢?

带着这样的遗憾与疑问,庞德和助理一起来到庄园配合警察调查这起案件。

经过对现场的勘察,庞德认为凶手是死者熟悉的人。

在送人出去的时候,凶手拔出装饰用的铠甲武士的剑,砍死了男爵。

于是,他们决定从男爵身边的人开始着手调查。

位嫌疑人,就是男爵的妻子。

因为丈夫的傲慢无礼,再加上频频出轨,妻子对他早就是深恶痛绝,甚至曾扬言说早晚有一天要捅死丈夫。

会不会妻子一怒之下真的把丈夫杀了呢?

第二位嫌疑人,是男爵的双胞胎姐姐。

姐姐和男爵一样贪婪、无礼,她始终觉得男爵的所有的财产本该是属于自己的,甚至因为土地继承权的问题,给自己的亲弟弟写匿名威胁信。

她会为了财产残忍的杀害自己的亲弟弟吗?

第三位嫌疑人,是玛丽的儿子罗伯特。

不过,根据罗伯特的描述,母亲离婚后,自己与母亲一直生活在男爵的庄园里。

他虽然和母亲的关系一向不好,但对男爵却十分敬重,甚至将他视为父亲一般。

这是不是表示,他没有杀害男爵的理由呢?

第四位嫌疑人,是男爵庄园的园丁。

在男爵被杀之前,庄园还曾经发生过一起偷窃案。

男爵的珍藏品悉数被偷,他认为是园丁没有看管好庄园,对园丁百般责骂。

值得一提的是园丁 个发现了玛丽的尸体的人。

会不会因为男爵发现了园丁偷盗的证据,又或者发现了玛丽的死与园丁有关,所以被园丁杀人灭口了呢?

随着剧情的推进,真相不但没有越来越清晰,反而变得更加模糊。

观众以为的凶手,其实就是案件中的"炮灰",那些看似无辜的人,或许才是手上沾满鲜血的杀人犯。

令人疑惑的是,小说与现实中案件中的杀人犯真的有所联系吗?

频繁出现的喜鹊又代表了什么呢?

凶手究竟为什么要隐藏稿件的 一章呢?

真相究竟如何,似乎不到 一刻都没办真的揭晓,这就给了观众一直看下去的动力。

除了案件本身十分吸引人,整部剧的画面构图也十分有质感。用最明亮的画风去描述骇人听闻的杀人案,不但没有割裂感,反而让观众更能投入其中。

不仅如此,这部剧的整体拍摄手法也十分有趣!

它不是单纯地刻画了两条时间线,而是通过小说与现实中对应的人物、苏珊和庞德跨越现实的对话,将两条时间线,甚至可以说是两个时空对照了起来,转场 也十分精彩。

到了 ,一心想找到原稿的苏珊甚至还和小说中的侦探庞德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探案之旅。不得不说,能和自己喜欢的纸片人对话,简直是追书人的圆梦时刻!

这样现实与虚拟的交织,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还增加了不少推理的趣味。

近两年来打着"悬疑推理"旗号的电视剧,并不在少数,但这些电视剧更着重于描述普世的社会议题,而忽略了案件本身的推理性。

但《喜鹊谋杀案》不一样,它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让人不自觉的"进入"其中,一起找寻事件的真相,会让人久违的感觉到推理的"爽感"。

这部剧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在于结尾没有强行的大团圆,而是定格在小说中的侦探庞德,与现实中的苏珊相互告别的场景。

这似乎也在向我们传达一种观点:

虚拟的世界虽然精彩,但我们都还有各自的生活,一辈子并不长,不要总是陷在幻想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z/411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