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展示课树和喜鹊

盖白霖 http://m.39.net/pf/a_4681581.html

《树和喜鹊》

授课教师:熊沙(语文)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选自金波爷爷的诗集,他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文笔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起玩很快乐。课文内容简单,结构清晰,学生学习比较容易。

我们的学生处于一年级下学期,正是慢慢适应集体学习生活重要阶段,在班集体这个群体中,学生们要学会沟通交流,学会交朋友。这篇课文正好能让学生代入到树和喜鹊的情境,在感受由孤单到快乐的变化中,体会有朋友真快乐。

1.正确认读“叽叽喳喳”等八个词语;读写“招呼”两个生字,巩固用偏旁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美,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难点)

4.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联结思维。(教学难点)

课前互动:拓展四字词语,训练发散思维

教师利用学生齐读、男女生比赛读等方式,巩固词语认读,拓展AABB式四字词语,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在我国喜鹊是高兴、欢喜的象征,那今天我们的课堂也吸引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喜鹊,顺势引出课题《树和喜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板块:掌握解词方法,训练联结思维

1.朗读 、二自然段,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

2.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理解“孤单”的意思。

3.配乐营造孤单的氛围,让学生代入到森林里,我就是这棵树和这只喜鹊,看看四周什么都没有,我会说些什么?通过点评学生的表情动作和语言来进一步加深对孤单的理解, 让学生读出“只有一棵树,只有一个鸟窝,只有一只喜鹊”,把朗读与理解、体会情感融于一体。

4.小结学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第二板块:体会交友之乐,训练逻辑思维

1.将上一自然段中学得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运用到3-4自然段中,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后,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树和喜鹊后来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朗读5-6自然段,感受喜鹊们一起“叽叽喳喳地叫”“安安静静地睡觉”的快乐,用圆圈图式来发散学生的思维思考“我是这只喜鹊,我喜欢和朋友一起干什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全班同学一起快乐地唱儿歌《找朋友》,学生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手牵着手蹦蹦跳跳,开开心心地唱着歌,让“有朋友真快乐”这一人文主题深深地烙印在学生心里。

第三板块:巧编口诀熟记,培养书写习惯

1.引导学生观察“招呼”二字,小结用偏旁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2.利用多媒体分步笔画讲解“招呼”二字每一笔的口决。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4.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教师强调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

5.请学生当小老师来评价,教师评价。

第四板块:延伸课内阅读,训练类比思维

1.教师介绍本文的作者金波爷爷,初步了解作品的艺术美、幻想美、人性美。

2.教师出示金波爷爷的另外一首诗歌《假如我是一片雪花》,配乐范读,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是文章,相同的是有了朋友,就有温暖和快乐。

3.学生共读《假如我是一片雪花》,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4.推荐金波爷爷的诗集《绿色的太阳》

作业设计:找一找金波爷爷还有哪些有趣的诗歌,带回学校和大家一起分享。

君临小学招生办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z/3695.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