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课例一下树和喜鹊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baidianfeng/a_7190092.html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种、乐”,会写“单、居”等6个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感受语言的节奏,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人文主题懂得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教学重难点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相关课件、词语卡片。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只、种、乐”,认识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会写“单、居”2个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从前、后来”等词语。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课文,体会朋友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了解课文内容

1.讲《树和喜鹊》的故事,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记忆。2.用自己的话在小组内讲一讲刚才听到的故事。大家相互补充,比比谁讲得完整又准确。

3.揭题:刚才这个动听的故事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树和喜鹊》。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间,并在朗读的过程中认读生字、识记字形,把识字与读课文有机结合,在语境中识字学词,提高识记的效率。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分段朗读课文,认读生字生词,认识新偏旁,读通课文。(1)指名一位学生读第1、2自然段,随机正音,重点指导:①“只有、一只”:指导读好多音字“只”——当表示“仅有”的意思时,读zhǐ;做量词时,读zhī。举例让学生判断“只要、一只手”这两个词的正确读音。②“鸟窝”:引导学生看插图找鸟窝、看鸟窝,复习穴宝盖。③“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指导将“一”的声调读正确。④“孤单”:认识生字中的偏旁子字旁和倒八。(2)指名一位学生读第3、4自然段,随机正音,重点指导:①“邻居”:读准“邻”的前鼻音,复习双耳旁。②“都有”:读准“都”的字音。(3)同桌合作读第5、6自然段,互相正音。教师请一组同桌展示。4.教师引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出示填空:课文写了树和喜鹊由单个变成________,由孤单变得________的故事。一棵树→____________一只喜鹊→____________由________变得________。

三、学习第1、2自然段

初步感受树和喜鹊的“孤单”1.学生自由读第1自然段,圈一圈这段中的事物,说说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从“一棵、一个、一只”的学习,到板画,再到比较句子,都是在学习“联系上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1)交流后出示: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2)教师随机板画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结合板画读好“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引导学生体会:一棵树让我们感受到“树很孤单”,一只喜鹊让我们感受到“喜鹊很孤单”。2.课件出示句子,比较句子。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引导学生对比着读,发现第1自然段用了三个“只有”,结合板画,进一步体会“孤单”。3.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孤单”的理解。小结:从“一棵、一个、一只”“只有”,我们感受到了树和喜鹊的心情,我们可以从第1自然段的词句中知道第2自然段中“孤单”的意思了。设计意图: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角色体验进一步体会树和喜鹊的孤单,读出感受。4.想象画面,体会心情,读好课文。(1)引导体会:如果你是一棵树,只有你一棵树,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一只喜鹊,只有你一只喜鹊,看看四周,你想说些什么呢?(2)带着这种感受再读: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3)连短句成长句。①朗读:树很孤单。喜鹊很孤单。②引导学生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来读:树很孤单,喜鹊也很孤单。(4)学生齐读第1、2自然段,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孤单”。

四、学习第3、4自然段,感受变化

1.学生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找一找后来这里发生了什么变化,用“____”画下来。2.交流“发生的变化”。(1)学生交流画出的词语,教师随机出示“好多好多树、都有鸟窝、都有喜鹊”。(2)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想象画面。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学生全员参与的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在这两个自然段的学习中得到迁移运用。3.想象画面朗读,了解“邻居”的意思。(1)教师播放动画,展示画面,学生练习填空。后来,这里有了(好多好多树),树和树住在一起,树有了(邻居);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喜鹊和喜鹊住在一起,喜鹊有了(邻居)。(2)联系第3自然段,了解“邻居”的意思。提示:由“一棵树”到“好多好多树”,由“一个鸟窝”到“许多鸟窝”,由“一只喜鹊”到“许多只喜鹊”,树和喜鹊都有了同类的陪伴,从而让学生明白,“邻居”就是比邻而居,住得很近的意思;再结合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邻居。4.同桌合作朗读第3、4自然段,教师引导对话:有了邻居,此时树和喜鹊又会说些什么?

五、巩固词语,归类积累,指导书写

1.学生跟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读儿歌。一棵树,一个窝,一只喜鹊真孤单。许多树,许多窝,互做邻居真快乐。天一亮,一起飞,叽叽喳喳打招呼。天一黑,一起回,安安静静回窝睡。2.玩“词卡排排队”游戏,归类积累词语。从前 后来 孤单 快乐 一棵树 一个鸟窝 一只喜鹊 队:从前、后来——都表示时间。第二队:孤单、快乐——都表示心情。第三队: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都表示一种事物。3.指导书写“单、居”。(1)教师范写,指导书写要点。单:倒八点小撇长,四横间距均匀,第三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伸长。居:半包围结构,尸字头上小撇长,“古”的横伸到尸字头外。(2)学生练写。(3)反馈评价,学生再各练写两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识记生字和多音字,会写“招、呼、快、乐”4个字。2.了解“招呼、安安静静、快乐”等词语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3.通过想象画面、联系生活等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朋友带来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复现字词,再读第1~4自然段

1.教师出示词卡“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相机板贴,学生读好这三个短语。2.根据词卡,回顾第1~4自然段的内容,相机补充板贴词卡“从前、后来、孤单、邻居”。

教师引说:(从前),树和喜鹊非常(孤单),因为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后来),有了好多好多树,好多好多鸟窝,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3.男女生合作朗读第1~4自然段。

二、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快乐

1.学生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有了邻居的树和喜鹊怎么样?

(1)读准词语“快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开展学习活动,运用朗读、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经历学习过程,内化学习所得。板贴词卡“快乐”,出示“乐”的两个读音——lè、yuè。引导学生了解:当表示高兴、快乐的意思时读lè,比如“欢乐”;当表示声音或者和音乐有关的意思时读yuè,比如“乐队”。(2)教师范写“快、乐”,学生练写,师生评议。2.学生想象画面,了解“招呼、快乐”等词语的意思,读好句子。(1)学习第5自然段 句: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①指名学生朗读句子,引导交流:天亮了,小喜鹊们一起床会做什么?②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交流:你见到邻居是怎么打招呼的?③引导学生想象交流:喜鹊们会怎么“打招呼”?④联系字形讲解:“招”是提手旁,“呼”是口字旁,所以打招呼不仅可以用口,还可以用手。此外,点头、微笑也是打招呼。四人小组互相演示“打招呼”。⑤学生朗读句子,感受快乐。(2)学习第5自然段第二句: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①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说一说:天黑后,喜鹊们会说什么?②引导学生说一说喜鹊为什么这么快乐,加深对“快乐”的感受。③指导读好“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读好整个句子。④引导学生说几个像“叽叽喳喳”“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3.用多种方式朗读第5自然段。(1)男女生分句读。(2)同桌合作读。(3)同桌展示读,师生评价。4.学生齐读课文第5、6自然段,体会树和喜鹊的快乐。

三、观察字形,书写练习

1.出示“招、呼”,引导学生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观察字形。先观察字的结构——“招、呼”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再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低——“招”左高右低,“呼”左低右高。 观察字的关键笔画——“招”右边部分的撇穿插到左边提手旁提的下边;“呼”右边部分的横要写得长,穿插到口字旁下边。2.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3.学生练写,师生评价。

四、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书写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一棵树一只喜鹊孤单快乐好多树好多喜鹊有朋友才有快乐

教学反思

本课一个新的知识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的意思。“孤单”的意思是和课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才会显得孤单,所以我先让学生找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抓住“只有”,让学生感知“只有”强调数量非常少,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只有一个,所以喜鹊和树都觉得很孤单。这样将两个关键词语放在一起理解,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对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很有帮助。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心理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会很孤独。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很自然地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快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z/337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