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目标
1.会写“伞、母”2个字,正确读写“好像、一直、说话”等10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3.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喜欢的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一、回顾课文,激“喜欢”之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郭风爷爷写的《枫树上的喜鹊》。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认读词语的情况,你们准备好了吗?(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师:声音真响亮,大家一起读。(生齐读词语)师:小时候,我经常来到我们村的渡口旁,站在枫树下,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课文中反复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板书:我喜欢)生:我喜欢的是枫树、喜鹊的窝、看喜鹊的窝和六只小喜鹊。(板贴:枫树、喜鹊窝、喜鹊弟弟)师:是的,我喜欢枫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窝,更喜欢喜鹊窝里住着的喜鹊一家,我真是喜欢极了。你们喜欢他们吗?想把这些喜欢读出来吗?请一个同学读含有“喜欢”的句子,其他同学读剩下的内容。二、披文入境,寻“喜欢”之乐师:我喜欢喜鹊一家,于是——从那天起,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我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5至12自然段,看看这部分讲了哪些有趣的事。(学生默读思考)
师:“我”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喜鹊阿姨在教小喜鹊学拼音。
生:我还看到了喜鹊阿姨一家在看日出。
师:喜鹊弟弟一天天长大,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做了哪些事情?
(课件出示)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
师:这么多的事情,课文用三个“一会儿”串联起来,组成三个结构相同的短句子,排列在一起就成为了排比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是不是出现了很多幅画面?从这些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喜鹊阿姨很忙碌,很辛苦。
生:喜鹊阿姨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
师:喜鹊阿姨只是教孩子们做了这三件事吗?
生:不是,还做了很多。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省略号。
师:那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做什么?
生:捉虫子、飞翔、跳舞。
师: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样的排比句式把喜鹊阿姨做的其他事情说出来吗?
生: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捉虫子,一会儿教他们练习飞翔,一会儿教他们跳舞……
师:喜鹊阿姨真是太辛苦啦。生活中,你们的妈妈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会儿——
生:一会儿打扫卫生,一会儿洗衣服,一会儿照顾花草……
师:听了你的描述,老师仿佛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
师:看,喜鹊阿姨的拼音课堂开课了(出示6-8自然段)。现在,我是喜鹊阿姨,你们就是——
生:喜鹊弟弟。
师:我们开始了!鹊!鹊!鹊!
生:鹊,鹊,鹊……
师:呀,小喜鹊学得多么好啊,你听懂他们说什么了吗?
生:听懂了。
师:那你们来当当他们的翻译,好不好?
师:鹊!鹊!鹊!他们在学——
生:ɑ、o、e。
师:鹊,鹊,他们在学——
生:ɑ、o。
师:鹊!鹊!鹊!鹊!鹊!鹊!他们在学——
生:ɑ、o、e、i、u、ü。
师:接着学声母,鹊!鹊!鹊!鹊!
生:b、p、m、f。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听懂喜鹊阿姨的话。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翻译出来的?
生:由喜鹊的叫声想象出来的。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我知道,这便是ɑ、o、e。(课件出示)
师:哦,你看,好像你们刚才说得这么多,这里面都没有呀?藏在哪儿呀?
生:省略号里。
师:没错!看来,喜鹊阿姨是一个会教的好老师。小喜鹊就是——
生:认真听课的学生。
师:同喜鹊阿姨相比,喜鹊弟弟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喜鹊阿姨的声音大,干脆有力。
师:大声有力地读——
生:鹊!鹊!鹊!
师:那弟弟的声音呢?
生:喜鹊弟弟的声音小,节奏不稳。
师:请你读出来。
生:(小声地读)鹊,鹊,鹊……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喜鹊阿姨教的3个“鹊”后面是“!”,而喜鹊弟弟学的“鹊”后面是“,”。
师:你真是火眼金睛啊!是的,在读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