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李婵娟老师。六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古诗里的节气》又与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要分享的古诗是《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这首诗与小寒有关。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太阳*经为°;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从“小寒”到“大寒”这一时段,大部地区的气温是全年 的,俗语说,“冷在三九”,小寒节气正处在“二九”“三九”期间,可以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小寒大寒冻作一团”、“三九四九冰上走”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
一候雁北乡。阳气已动,大雁开始向北迁移,但还不是迁移到我国的最北方,只是离开了南方最热的地方;
二候鹊始巢。喜鹊此时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野鸡也感到了阳气的滋长而鸣叫。
在物候学方面,我们的祖先基于长时间的认识和把握,提出了“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即从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有一百二十天,每五天为一侯,应一种花信(所开的花),共二十四侯,应二十四种花信。花信风指的是应花期而来的风。以梅花为首,楝花为终。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香火等,陆续为春节作准备。饮食上,涮羊肉火锅、糖炒栗子、糖葫芦、烤白薯为小寒时节常吃的食物。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习俗。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唐代诗人元稹是这样描写小寒这个节气的: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
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
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
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首联“小寒连大吕”一句中“大吕”,出自《周礼注疏》的“*钟大吕”。*钟是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 律。大吕指六种阴律的 律,古人分别用这十二律指代历法中的十二个月份。大吕对应丑月即十二月。小寒这个节气通常在农历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这也就是诗中“小寒连大吕”的含义。
颔联,可谓小寒节气中写喜鹊最美的诗句。“拾食”对“衔紫”,“寻”对“绕”,“河曲”对“树梢”,对仗工整,灵动自然。
颈联,“霜鹰”对“雊雉”,“近”对“隐”,“北首”对“丛茅”,亦是非常工整。诗人将眼光瞄准了天空,只见一只翱翔的老鹰正在向北方飞翔;而野鸡藏匿在茅草丛里鸣叫。
尾联,诗人并没有因天寒去埋怨,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感慨虽然是寒冬腊月的小寒节气,但新的一年很快就要来到,春天已经不远了。作者元稹用这首诗天性高妙地感受到了自然界的神奇变化,越在深寒越盼春,人也应抱着希望活。
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意境深远的诗吧。
这一期的《古诗里的节气》就到这里,欢迎收听下一期——《大寒》。
供稿:李婵娟
审核:赵院华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