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窝一本ldquo小rd

补骨脂酊在北京哪家医院有卖 http://m.39.net/pf/a_4305593.html

一本“小”书如何“大”了起来

朱自强

海飞/著

杨鹁/绘

青岛出版社

年1月

当当购买链接京东购买链接

绘本是一种“小”书。无论什么样的绘本,它都是薄薄的一本“小”书,通常也就三十几页,又是给“小”孩子读的书。但是,就是这样一种“小”书,却赢得孩子和大人的共同喜爱,其读者“发烧友”中甚至含有河合隼雄这样的大学者,柳田邦男这样的大作家。其缘由之一,恐怕是因为绘本中的很多 作品,追求着“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丰子恺)这样的艺术境界。

有多种多样的绘本。讲故事型的绘本,要想让“小”书大起来,就必须言简意赅,意味隽永。那些传达寡淡的思想,写着没有精气神的人物,叙述着流水账似的生活,缺乏具有凝聚力的结构的绘本,最终都是一本名副其实的“小”书。

怀着故事型绘本要能小中见大这一艺术要求,当我读到海飞撰文、杨鹁绘画的《喜鹊窝》,心里自然涌起一阵惊喜。在我眼里,在近年讲故事的原创绘本中,《喜鹊窝》是一部可圈可点的重要作品。虽然《喜鹊窝》既有前面说的绘本普遍都有的“小”,也有着自己的“小”——写的是一个“小”孩子和“小”喜鹊窝的故事,但是,它一本小中见大的绘本。

拿到《喜鹊窝》,一看到封面,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住,就在直觉上感到了它的不同寻常。封面设计了仰视这一视角。高大的白杨树耸入清澈的蓝天,一个男孩手扶树干,仰望着树端的喜鹊窝。仰视,既是故事主人公沙娃的视角,也是我们读者的视角。这个共同的视角,有助于读者去感受沙娃的内心世界。“仰望”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行为。在仰望中的高远的蓝天上的喜鹊窝,从一开始就让人预感到,它可能是一个大大的东西。

故事的主人公沙娃,是大漠的孩子。文字作家海飞不仅熟悉沙漠生活,而且深谙绘本故事叙述的简洁性,因此,在故事的开头,从沙娃一家住在海子边,到海子边的杨树林,再到杨树林枝头的喜鹊窝,以明快的节奏,迅速逼近故事的核心——“沙娃最喜欢的,是杨树林里飞来飞去喳喳叫的喜鹊。”接下来,是围绕白杨树林进行的十分恰切的景物描写。作家将冬天里挂着喜鹊窝的白杨树林比喻为“画在天上的一幅美丽的版画”,将春天枝头发芽的杨树林比喻为“一幅由浅变深的绿色水彩画”,在夏天,喜鹊“躲进”杨树叶中,“就像是在和沙娃躲猫猫”,在秋天,杨树林变成了一个“金色世界”。画家杨鹁将这冬、春、夏、秋的景色,在一个单页上,上下分成四格来表现杨树林的同一个场景,既有节奏感,又有对比性,富于强烈的视觉效果。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z/2627.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