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要素发展语言能力
《枫树上的喜鹊》言语活动设计
一、概述
第二课时新课伊始,我首先出示下列生字及词语,指名小朋友大声朗读。
渡渡口
枫枫树
窝喜鹊窝
姨喜鹊阿姨
弟喜鹊弟弟
接着,我示范说句子:“老师还能够这样读:‘渡,渡口,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用一句话把前一个词与后一个词之间的关系说清楚。你能够说吗?”于是,小朋友们依次说到:
“渡口旁的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
“喜鹊窝里住着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换一种说法,我们可以称它们为喜鹊阿姨——”我相机点拨到。
“一家。”
“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
,我们出示所说的句子,让他们完整地自由练读一遍。
第二课时导入环节的生字词复习,要能够将有内在关联的一组词语整合组块出示,在此基础上,设计“说”的活动,或引导学生借助词语说说初读后印象深刻细节,或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让生字词的复习“增值升效”。其次,要尽可能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让学生在更丰富的语境中实现对生字词的有效积累。
二、交流
《课标》低段阅读要求明确指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心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后,我引导学生交流初读后的“感受和想法”:
“文中反复说‘我喜欢’,上述这些事物中,你最喜欢什么?用‘我喜欢……是因为……’的句式说说。”
“我喜欢喜鹊阿姨,是因为她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
“我喜欢喜鹊弟弟,是因为他们学习很认真。”
……
从学生阅读初感出发,设计开放式话题,给予学生开放的阅读心理空间,进行自由表达,这是阅读教学中 的“民主”和对学生最真诚的“尊重”。当然,低年段小朋友言语范式积累少,我们可以提供必要的表达范式给予帮助。
三、朗读
在学生充分交流阅读初感后,我引导学生聚焦重点,紧扣核心语识,搭建支架,促进知能转化。
“小朋友们,老师也最喜欢喜鹊阿姨,因为喜鹊阿姨是个很好的老师。读读5——12自然段,看看课文具体写了喜鹊阿姨教了喜鹊弟弟什么?”(生自由读,圈画)
“主要写了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读字母、认太阳。”
“自由读读这一部分,边读边加上动作想象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读字母、认太阳时的情景。”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听了你的读,喜鹊阿姨教时的动作看得很清楚。但说的话听的不太清楚。我们再来读读它和喜鹊弟弟的对话。”
(出示两组对话:
“鹊!鹊!鹊!”
“鹊,鹊,鹊……”
“鹊!鹊鹊鹊?”
“鹊!鹊鹊!鹊鹊鹊!”
“看!那是什么?”
“妈妈,那是太阳!太阳升起来了!”)
“先来读读 组对话,看看上面一行、下面一行分别是谁说的?”
“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
“这是从母子关系说的,如果从师生关系呢?”
“老师和学生。”
“想象我们平时上课老师是怎样教字母的,我们是怎样读的。再读读这组对话。”(生自由练读)
“我们再看看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话语有什么不同?”
“喜鹊阿姨所说每个‘鹊’字后用的是感叹号,喜鹊弟弟所说的每个‘鹊’字后用的是逗号和省略号。”
“跟着老师读读这三种标点的名称。”(生跟着老师各读三遍)
“谁说的话要慢一些?谁说的话要快一些?”
“喜鹊阿姨说的话慢一些,喜鹊弟弟说的快一些。”
“能打着节奏读告诉老师吗?”
(一生拍着桌子,打着节奏读)
“为什么喜鹊阿姨要说的慢一些呢?”
“因为她是老师,她要说得慢一些,让学生听得清楚些。”
……
“哦,明白了,喜鹊阿姨真是位负责任的好老师!”
“那,谁说的遍数要多一些呢?”
“喜鹊弟弟。”
“好,大家都是喜鹊弟弟,照着六遍说试试!”
(生大声练说)
“咦,喜鹊弟弟为什么要说那么多遍呢?”
“喜鹊弟弟多说几遍,是为了记住它的读音。”
“哦,喜鹊弟弟真是爱学习的孩子!同位分角色读读。”
(学生练读)
“第二组对话和 组对话有什么不同呢?”
“第二组对话有的句子由两个‘鹊’在一起,有的由三个‘鹊’在一起。”
“第二组对话,喜鹊阿姨是问,喜鹊弟弟是答。”
“那应该怎么读呢?我们拍着桌子,配上节奏读读。”
(拍着桌子自由练读,指名读)
“谁来读读翻译过来的对话?”
(一生读)
“老师听出来了,喜鹊弟弟当时很兴奋!”
“我们把这两组对话再放入5——13自然段中,加上动作表演读,看谁能读好?”
(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5——13自然段中我选取的核心语文要素是在阅读中体会感叹号、逗号、省略号、问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标点的教学,“言在水中”,我没有生硬地指导小朋友“感叹号停顿时间要长于逗号”、“省略号表示后面还有许多“鹊”字。而是结合具体的语境,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揣摩探究:“谁读得快一些、谁读得多一些”、“为什么读得快一些、多一些”。结合具体语境赋予标点以具象意义,进行“思”的训练。第二组对话则重在借助打节拍进行读中的节奏训练。对话朗读指导依然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从整体读出发, 回归整体。
四、仿写
在学生充分感情诵读,并借助演读还原画面后,结合课后习题,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
我看见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站在窝边。喜鹊弟弟一齐叫道:“鹊!鹊!鹊鹊鹊!”
我懂得,他们的意思是:“……”
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叫起来:“鹊,鹊,鹊……”
我知道,她是在说:“……”
我不作任何指导,让小朋友们读后就写。巡视中,有的小朋友写道:“妈妈,那是什么?”我相机点拨:根据喜鹊弟弟叫声中的三个感叹号,你觉得喜鹊弟弟会不会提问题?
下面是几个小朋友的想象仿写:
“虫子!虫子!好肥美的虫子!”
“小馋虫,慢吃,慢吃,慢点吃……”
“妈妈,妈妈,我要吃虫子!”
“好好好,这就给你吃!”
……
在读中还原情景后,老师不作过多指导,让学生在安安静静中去想象画面,联系生活,角色体验, 匹配适切的语言进行表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