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6树和喜鹊教

6 树和喜鹊

设计说明

课文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喜鹊和树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故事生动形象地告诉学生: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全文每两个自然段讲述一个画面,结构相似,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因此,教学设计以读为主线,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邻居”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想象画面、体会树和喜鹊的内心世界,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学唱歌曲《找朋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一、故事导入,了解内容

1.导入: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相机板书课题:树和喜鹊。出示喜鹊的图片,引导学生介绍。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树和喜鹊》这个小故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听故事的形式引入,不仅满足了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他们听故事的过程就是梳理思路的过程。

二、自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独立读:轻声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记出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合作读:同桌互读,互相纠错,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自己多读几遍,然后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汇报自读情况。

(1)大屏幕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鸟窝、孤单、都有、邻居、招呼、安安静静。

①同桌合作读词语。

②着重强调:“窝”不要读成wē;“邻”是前鼻音;“静”是后鼻音;在“招呼”一词中“呼”读轻声。

(2)像“安安静静”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出示AABB式词语,指导学生朗读积累。

(3)出示带上面词语的句子,学生比赛读。

(4)认识多音字并指导组词。

只zhǐ(   )zhī(   )) 种zhònɡ(   )zhǒnɡ(   )) 乐lè(   )yuè(   ))

3.指导朗读“一”的变调。

(1)圈出文中带有“一”的词语。自己尝试着读一读。

(2)以同桌互读、指名读等方式读第1和第5自然段,检测并巩固“一”的变调。四声前边读二声,非四声前边读四声。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当“小老师”来互帮互学生字的设计,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三、读文质疑,整体感知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提出自己没弄懂的问题。

2.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一环节培养了低年级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

四、指导书写,巩固生字

1.重点指导“招”“快”“呼”。

2.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的。

3.指导书写,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招”右上边“刀”的一撇正好穿过田字格的中心,右下边“口”的 笔竖紧靠竖中线。

“快”左边偏旁的两个点一低一高,右边的捺要写得舒展一些。

“呼”左边的“口”要稍微向右上倾斜,右边“乎”的 一笔竖钩要稍微有点弧度。

4.教师田字格范写,学生书空笔顺。

5.学生自己书写。教师巡视,相机手把手进行教学。

6.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大家一起发现优点和不足。

7.评价反馈后再写两个字。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缺补漏,指导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

1.出示词语:开火车朗读。

从前 喜鹊 孤单 叽叽喳喳

后来 邻居 快乐 安安静静

2.用上面的词语说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字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检查学生上一节课学习生字词的效果,夯实基础。在分类积累词汇的同时也指向文章核心。

二、品读词句,感悟内涵

1.品读第1自然段,感知“孤单”。

(1)轻声自由朗读第1自然段,圈出这个自然段中出现的事物,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随学生汇报相机板画:一棵树 一只喜鹊 一个鸟窝

①你还知道哪些窝?相机讲解“窝”就是禽兽或其他动物的巢穴。

②课件出示不同动物的窝,指名认读。

(3)结合板画读好“一”的变调,“一棵树、一只喜鹊、一个鸟窝”,体会喜鹊和大树的孤单。

(4)对比读一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进一步体会孤单。

从前,这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鸟窝,鸟窝里有一只喜鹊。

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5)融情想象:

①如果你是一棵树,此刻只有你一棵树,望望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②如果你是一只喜鹊,此刻只有你自己,望望四周,你想说些什么?

(6)朗读词语“孤单”。学习子字旁和倒八2个偏旁。

(7)给“孤”“单”分别组词(孤立、孤儿。单一、单调),进一步体会“孤单”的意思。

(8)教师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带着体会和想象读出树和喜鹊的孤单。

2.品读第2自然段,理解“孤单”。

出示句子指学生朗读。让学生说说从这个“也”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品读第3~6自然段,感受“快乐”。

     还要通过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变化表现这种快乐。

(1)过渡:再读课文,后来树和喜鹊有了什么变化?(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2)是什么原因使树和喜鹊变得快乐起来的?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3)品读句子一: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①指导学生理解“邻居”。说说你的邻居是谁,你和邻居的关系怎样。

②想一想:树和喜鹊与自己的邻居是怎么相处的呢?他们一起做了什么?还会做什么呢?

(4)品读句子二: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①小结:“因为____________,他们再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②指名朗读句子。

(5)小结: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就像我们,每天一起学习、玩耍,多么快乐呀!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抓住“孤单”和“快乐”进行多元品读,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内涵,还让学生了解了“抓住关键词阅读”这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单、居、乐”三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看一看发现了什么。

2.汇报发现。

“单”上面的偏旁倒八分别写在竖中线的两侧,中间“曰”的 一笔横正好写在横中线上,下面的长横要尽量伸展,托起上半部分, 一笔竖正好压在竖中线上。竖是悬针竖,要又直又正。

“居”是半包围结构,“尸”的撇一定要写得长一些,伸展一些,“古”的长横压在横中线上。

“乐”的前两笔分别是平撇和竖折,不要写成一笔,竖钩压在竖中线上, 两笔遥相呼应,要对称。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手把手进行教学。

4.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和“有朋友才会快乐,有爱才会幸福”相关的文章,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小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孤单   没有朋友

快乐   有了朋友

教学反思

在理解课文时能够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融情想象,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生活得很快乐。

教学中能够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z/1606.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