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养母的孩子,一半天使一半魔打一鸟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杀死养母的孩子,一半天使一半魔——打一鸟

要说我国常见鸟类中,“人设很撕裂”的鸟,那我们今天的主角一定“榜上有名”——杜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悲情之鸟”,也是现代环保宣传中的“林业益鸟”。

大杜鹃是国内最常见的杜鹃,体长30~35厘米,体型和羽色都与鸽子相仿,但嘴喙更尖。图源:AlanKing/inaturalist

然而如今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却大多是“毁三观”的巢寄生习性……它们为何会把抚养后代的责任,“外包”给别的鸟?从小没见过父母同类的杜鹃,会有什么特殊习性呢?

啼血哀鸣却作恶?

中国古代素有“杜鹃啼血”的典故:相传古蜀国国杜宇被人篡位,隐居山林后悲愤而死,后化为杜鹃悲鸣吐血……

的中国本土花卉——杜鹃花,就以杜鹃鸟命名,传说是“杜鹃啼血”染红了这漫山群花。摄影:孜

这给杜鹃附上了一层凄美气质,诗词里的它们总是悲情形象。对农民来说,“布谷”或“快快割谷”的叫声(别称“布谷鸟”由此而来),又让杜鹃成了提醒农时的得力帮手。现代的环保宣传,还把杜鹃封为吃害虫的“森林卫士”。

然而进入短视频时代,越来越多人对杜鹃的第一印象,是可怕的巢寄生习性:自己不孵蛋不育雏,却把蛋下在其他鸟的巢里;杜鹃雏鸟孵出后干掉其他雏鸟和蛋,独享“养父母”宠爱。

啥都不说,直接开拱

亲妈在也敢拱

最让人恶寒的,是长到半大的杜鹃“巨婴”,体型已是养父母的好几倍,却仍整日嗷嗷待哺,让亲鸟疲于奔命却一场徒劳。而且视频里的杜鹃,羽色灰暗,嘴尖爪利,一看就不像“善类”,更增加了“邪恶感”。

羽翼未丰的大杜鹃“巨婴”,仍依赖东方大苇莺“养父母”喂养

杜鹃幼鸟:天生小恶魔

杜鹃诡计的成功关键,在于雏鸟能快速抢先孵化,如大杜鹃雏鸟只需11~13天就破壳而出。它一经孵化,就会在本能驱使下,把巢内的其他物体(亲鸟的雏鸟和蛋)一律推出巢外,自己吃独食。

当然,作为野生动物,杜鹃的行为不能用人类道德来评判。巢寄生对它们来说,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策略。

亲鸟眼睛是瞎的吗?

在分类学上,杜鹃属于鹃形目,杜鹃科。广义的“杜鹃”可泛指全科所有成员,而国内通常所称的杜鹃,仅指杜鹃亚科成员、尤其是杜鹃属的5种——大杜鹃、中杜鹃、北方中杜鹃、四声杜鹃和小杜鹃,它们都有巢寄生习性。

各种巢寄生的杜鹃,都会选择多种寄主鸟类,同时又偏好某几个“冤大头”。不同地区的大杜鹃,能把卵产在多达种鸟的巢中,一般是体型比它们小很多的食虫鸟,尤其是几种苇莺。

四声杜鹃除了苇莺,还偏好黑卷尾、灰喜鹊;小杜鹃则主要选择鸲(qú)类。

对于杜鹃的伎俩,或许你会奇怪:为什么被寄生的亲鸟,认不出杜鹃蛋和雏鸟是冒牌货?

吓飞主人,快速产蛋

飞行中的大杜鹃,神似雀鹰。许多种杜鹃的体型、羽色花纹和飞行姿态,都拟态中小型猛禽,能把小型的寄主鸟类吓飞离巢。趁此机会,它们就在巢中快速产下自己的蛋。

经过长期演化,杜鹃的蛋与雌鸟体型相比,小得不成比例,蛋壳花纹也接近寄主的蛋。但把两种蛋放在一起,哪怕人类都能看出“一眼假”,视觉发达的鸟类却看不出!

把亲妈给整懵了

近些年来,科学家才大致察觉其中奥秘:原来鸟类的视觉机制,尤其是辨色能力和人类差别很大。在我们眼中不同颜色的蛋,在鸟类眼中未必区别那么明显。另外鸟类一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p/9484.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