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即小热,标志着炎炎夏日的开始。夏天的舞台流光溢彩,太阳迎来最辉煌的时刻,阳光与草木短兵相接,万物旺盛滋长。此时,微风卷着热浪,迎面扑来;蟋蟀离开了田野,躲进墙角避暑;老鹰掠过地面,在天空中活动。这只躲进墙角避暑的小虫子——蟋蟀,即促织,通称蛐蛐,性好斗善鸣。中国自古就有以蟋蟀相斗取乐的娱乐活动,旧时城镇、集市多有斗蟋蟀的赌场。明清时期,养、斗蟋蟀的习俗风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蟋蟀罐就是当时饲养蟋蟀的器皿,分南北二派,北方称“罐”,南方喜欢叫“盆”。
五彩海水云龙纹六棱蟋蟀罐
万历五彩为五彩器中的名品,为国内外藏家珍重。此罐为万历官窑传统品种,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相似,可供参考。体呈六瓣葵形,直腹,内里光素,外壁以五彩作画,每一棱面绘海水云龙纹,龙体或蓝或红,须发上扬,龙嘴大张,盘旋于海天之间,棱间以青花单线为隔,与口沿外的双青花弦线构成画面的外框。底双圈内书“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整器造型别致,施彩鲜亮,所绘云龙活泼可爱,别有一番风味。
紫砂加彩花蝶图蟋蟀罐
紫砂细腻,制作规整。盖面绘蓝料五福拱寿纹,盖沿绘回纹与罐胫部回纹相呼应,盖内落“独占秋魁”楷书款。罐身外壁分绘料彩两组:一组为牡丹花蝶图,一组为喜鹊登梅图;题诗两处,一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戊子季春太鹤山人”;一为“昨夜窗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谷雨前三日,竹坡居士书”。底落“于顺监制”四字二行楷书款。工艺精湛,绘画技法娴熟,为清代紫砂同类器中之佳作。
青花山水图蟋蟀罐
胎体坚致,白釉温润。外壁通体绘江南风景:浮屠水榭,远山近水,渔人独钓,画意高远,层次清晰。配木质盖、托。
邹维新制蟋蟀陶罐
这件不起眼的蟋蟀罐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罐内分别有小笼、小盘,小笼旧称“过笼”、“串儿”,供蟋蟀藏身等用。平面呈扇形的小笼,两侧有门孔,上面还有活动的顶盖,玲珑而小巧。圆形的小盘只有硬币大小,用来给蟋蟀喝水进食。
更有趣的是,蟋蟀罐的盖子上还刻有一首短诗:“白露将军出,人人爱色青。闲来点水食,考谱辨身形。”
原来,曾经住在这件罐子里的蟋蟀,还有一个特别威武的名字——白露将军。古人对于斗蟋蟀的热衷程度可见一斑。
《花卉蟋蟀图》团扇
这幅《花卉蟋蟀图》团扇,作于光绪三十二年(),据题款“沁园师母命”可识,应是齐白石为胡沁园的夫人所画。工笔没骨设色,风格淡雅,类似于恽南田的画风,是所见齐白石最早的草虫作品。红花绿叶(似篱豆花)、草地昆虫、布局环境非常统一。最体现其绘画功力的是两只欲斗欲跳的蟋蟀,在画面上画龙点睛,与花叶枝蔓和谐搭配,完全没有附缀之感。花瓣略调白粉,蟋蟀逼真而生动。在此图上我们不难看到“为万花写照,为百鸟传神”的齐白石极富爱心、真心和细心。
齐白石《花卉蟋蟀图》
暑热难耐,
人人奔走如狂。
却如那台面上,
只见花团锦簇烈火烹油,
何不回首,
静看那一片清凉?
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权德舆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苏辙(节选)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范成大
夜半惊岚偃旗旌,朝闻远鸦方初醒。
狸奴几下偷翻书,何时听得螗蜩鸣?
——长卿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节选)
长养功已极,大运忽云迁。人间漫未知,微阴生九原。
杀生忽更柄,寒暑将成年。崔巍干云树,安得保芳鲜。
——张耒(节选)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杨万里(节选)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
——白居易(节选)
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微风不动苹,坐看水色移。
——陈与义(节选)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范成大
插遍秧畴雨恰晴,牧儿顶踵是升平。
秃穿犊鼻迎风去,横坐牛腰趁草行。
——洪咨夔
西山已暗隔金钲,犹照东山一抹明。
片子时间弄山色,乍黄乍紫忽全青。
——杨万里(节选)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张耒(节选)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节选)
登台长早下台迟,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自缘手倦歇些时。
——杨万里
暑天至,山高地燥,遍体生津
难免心气烦躁,诸事烦闷,
在炎天暑月的燥热中,
若能保持一份安然若素的心态,
便能体会盛夏独有的精彩。
愿你心中有美景
愿你心中有清净,
小暑,浅握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