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琳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春节前的一天早晨,一条像彩龙似的迎亲队伍,沿着农村开辟出的羊肠小路,从东南方向一个名叫新店的村庄喜气洋洋地来到了位于渤海湾一百里而距于县城五十里,被称为金庄的村东头,八辆崭新的自行车被朝阳照得闪闪发光,每辆自行车上骑着一个青年,男前女后纵队排列,人人穿着时尚漂亮的新衣服,最前面的新郎新娘的自行车上挂着大红花。
站在金庄村头的人们,有人看到了那五彩斑斓的队伍,开始大喊了起来:“大家快看!来啦!”
随着他的声音,村头看迎娶媳妇的人们都把眼睛向蠕动在不远处的彩龙队伍望去。
路上骑着自行车的人们,听到了村头人的喊声,大家不约而同都迅速从自行车上下来,开始推着银光四射的自行车步行。
村里知道有人家娶媳妇的孩子们都早早聚到了大街上,娶亲队伍进村后,这群孩子们不谋而合,像一群小蜜蜂一样,在娶亲队伍周围前后“嗡嗡”来回“飞着”,目的是看新媳妇长相如何?当看到新媳妇漂亮时,会异口同声地喊叫着:“比这个新媳妇漂亮的真是少,是新郎打着灯笼把她找”。
然后还有孩子接着说:“漂亮还不算,听说心灵手又巧,织布纺线、缝衣做鞋样样会、做得好上又加好,大裁小剪不用说,两把剪子一起绞(农村人把剪说成绞),左手绞了朵莲花掰儿,右手绞了把灵芝草……”
还有一些顽皮男孩子,提前准备了一些锅底灰,千方百计跑到新媳妇面前,上蹿下跳,努力往新媳妇的脸上抹锅底灰,待新媳妇的脸成为三花脸时,那些孩子就开心的喊着:“嗷——嗷——,新媳妇不漂亮了”!
大家看到新媳妇的脸成为三花脸后,有的孩子又大喊着:“大伯大娘真是赖,儿娶媳妇娶了个‘丑八怪’!哈——哈——哈——”
娶亲队伍到来前,大街上聚集了很多人,有孩子们,也有成年人。成年人有的是看迎亲队伍隆重场合和热闹氛围的,有的是在村头迎接新媳妇的,当地风俗:“姑不接,姨不送,姐姐接了不偿命”。
迎娶队伍一进村子边缘,娶媳妇的人家提前安排的迎亲人就上前接过送新媳妇的娘家人们的自行车,看到男孩子们做着恶作剧,努力嬉笑着善意轰撵。
新媳妇被大家簇拥着进了新郎家门,新郎新娘并肩男左女右面朝北站着,他们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近六十岁的夫妻,站在这对老夫妻旁边有一个中年男子站在坐北朝南的屋门口台阶上高声喊着:“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共入洞房!”
然后,新娘被伴娘搀扶着进入新婚屋子,等待喜宴开始。
送亲的人们从一进这个院子,眼睛都情不自禁四下扫视,人人看到了院子里、新房内的四大件——“三转一听”,互相说着:“我村这个姑娘找到了一个‘富裕’婆家,不知道有多少还没出嫁的姑娘们羡慕啊!”
新郎新娘结婚前的开始谈话,是在一明两暗的北屋西厢房内,两人在两把紫红色椅子上对面坐着。红底印着龙凤呈祥图案的门帘挂在门口,屋里有一对和椅子颜色对称的紫红色大立橱,中间摆放着一架上海牌卧斗缝纫机,被四面玻璃罩着的一个大挂钟吊在冲门桌子上方的墙上,下面镶着一面冲门的大镜子,崭新的半导体收音机端正地摆在冲门桌子的一侧,一个大土炕靠着南面窗户,炕上还有一个放被子的炕橱,用白纸和玻璃共同挡风沙的窗户纸上面,贴着喜鹊蹬梅的窗花,穿过玻璃射进的阳光,闪烁着,给人一种窗明几亮的惬意。
这个已经成为新娘的人,那天进这个家门时,率先看到的是刷新的两扇漆黑大门,整个院子打扫的一尘不染,西屋窗台下面,矗立着一辆在太阳的照射下,闪光铮亮的飞鸽牌自行车。
目睹屋里的一切之后,第一感觉是说媒之人没有骗她,这的确是个在农村家境比较富裕的过日子人家,家中四大件——“三转一听”和屋里的桌、椅与立橱齐全。
坐在椅子上的男青年率先开了口:“今天你看到了我家的情况,之前媒人和我说你如何如何漂亮,今天见面果然如此,你在我眼中貌如天仙,大眼睛,双眼皮,高鼻梁的小鼻子,樱桃小嘴如同抹了口红,椭圆形的脸庞,皮肤细腻如苹果一般,假如你不嫌弃我,我今生非你不娶。”
女青年听后羞答答地说:“看你把我夸赞的,我哪有你说的这么漂亮,媒人曾经说,你上有一个哥,下有一个弟和妹,所以我爹娘向媒人提出,你假如真对我满意,结婚必须有四大件作为彩礼,这是因为你弟兄们多的缘故,假如你是独生子,我家不会提这个条件。”
“四大件,你今天不是看到了吗?只要你能看上我,这辈子我会用生命来保护你,一定待你好。”
“有你这句话,就够了,你在我眼中也是帅哥一个,五官端正,虽然不是浓眉大眼,单眼皮的眼睛也令我喜欢,我在成年女子中,身高不足一米六,你在男孩中这高高的身材也是我终身依靠的梁柱,你的家境和你的言语以及外貌,让我还能说什么呢?”
“这么说你同意啦?你同意嫁给我啦?”女青年看男青年一眼,“噗嗤”一声,笑了。
谈话结束,两人都十分满意对方。很快,这门亲事定了下来。
时间不长,男青年的母亲和老伴商量后,找到和她年龄相差两岁的媒人说:“妹子(媒人是嫁到女青年村庄,男青年的一个没出五辈的姑妈),你能不能和女方家庭说说,让两个孩子尽快结婚啊?免得夜长梦多。”
媒人一听,大腿一拍,马上说:“大嫂,你的话,正合我意。”
当时,华北大平原农村人们当时视家境富裕的四大件是“三转一听”。“三转”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和挂钟,“一听”是收音机。农村假如有媒人给男青年介绍对相,女方家首先打听家中是否置上了“三转一听”四大件,贫穷是人人可畏的事情,女方家庭只要听说男方家庭有“三转一听”四大件,就认为女儿找到了比较富裕的人家,过门后的日子会比没有“三转一听”四大件的人家好得多。还有的父母亲给女儿找婆家,只要听说男方家庭弟兄们多,首先提出四大件作为聘礼,否则,媒人就是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
男青年这次相亲前,不止一个媒人给介绍了几个姑娘,都因他家没有四大件——“三转一听”,被女方嫌弃。一次,男青年的堂姑回娘家住他家时,男青年的母亲请求这个堂妹妹给他们的老二介绍媳妇。
她这个堂妹,能说会道,说谎不眨眼睛,惯会说媒,成就了数不清的农村青年永结百年之好,她虽然没有图那些人的钱财,在农村人还很贫穷的年月,吃顿有肉有白面馍的饭菜是很多家庭奢侈的期盼,她每次说成一桩婚事,男女结婚喜庆之日,就是她这个媒人生活改善之时,每一次都是她坐酒宴的上席,享受着双方家庭的感谢和热情招待,被一对新人频频敬酒,她每次都吃的油光满面。酒宴过后,狂言肆无忌惮,喷着唾沫星子地夸着海口:“谁家的儿子假如娶不上媳妇,包在我身上,我一定会不出三年让盼儿媳妇的爹娘抱上孙子。”
她因会说媒,吃了东家吃西家,在那农村人大都因生活困难体瘦的年月,她却肥头大耳,一脸横肉,体胖的像个肥.猪,她的唯一女儿因为她经常给人跑媒,结婚后很少回娘家,既是回娘家,只是看望父亲,不理她这个亲娘;儿子结婚后对她的跑媒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和妻子另过日子,也奈何不了她,有些人对她的跑媒嗤之以鼻,背后称呼她胖二(她上面一个姐姐夭折)婆。
惯会说媒的胖二婆,听到娘家的堂哥嫂求她,受宠若惊,很快就给堂哥嫂的二儿子介绍了上面提到的姑娘。
一开始,女方父母亲首先问到了男方家庭条件,房屋宅基、家庭成员,胖二婆如实介绍,并拍着胸脯说男方家庭“绝对”有四大件——“三转一听”,女方父母亲听后,想到女儿能嫁到这样的好人家,是女儿三生有幸,他们的女儿在父母亲的十分同意下,答应了这门亲事。媒人迅速征得双方家庭同意,确定了已经提到的男女见面。
然后,胖二婆又凭着她的三寸不烂之舌,把男方迎娶之日定了下来,也就有了开头的迎娶队伍以及新婚夫妻拜天地的场景。
农村风俗,男子结婚四天后必须回门,就是带着礼物、陪着新娘子看望岳父母。岳父母提前做好迎接新女婿的准备,摆酒宴招待。新婚夫妻四天后回门,必须夫妻两人同去同回,寓意是:“一同去,一同来,日子过成用金勺子、银锅台”。象征未来生活美好、富有,吃饭的勺子是金子做的,做饭的锅台是用银子垒成的。
回门后,新婚夫妇共同携手建造美好小家庭的日子开始。
这家新媳妇同丈夫回门过后,再次回到婆家,进门后再也没有看到相亲和结婚时婆家的四大件——“三转一听”。
晚上,新娘子开始问她丈夫:“哎,你家那四大件——‘三转一听’怎么不见了?这次我从娘家回来,怎么一件也没有看到!”
“四大件改了放置的地方,你从原来的地方寻找四大件,当然没有了。今天我有点儿累,等到明天让你看我家的四大件——‘三转一听’,一件都不少。”
第二天早饭过后,刚过门的新媳妇逼着她丈夫要看四大件——“三转一听”。
她丈夫二话没说,拉上她的手,双双走进父母亲房间,看到炕头一辆纺车的轮子飞速转着,新郎的母亲正在纺线。新郎说:“娘,我们给您老人家请安来了。”
新媳妇也随后附和着:“娘,早晨好!”
炕头纺线的老太婆,一边拧着飞转的纺车轮子,一边回答:“孩子,你们相爱,娘就非常高兴了!以后免了这些礼节。”
新婚夫妻听后,离开了纺线的母亲,走进院子,看到一辆木轮子小车上装满了牛粪,这家的主人——老爷子两手攥着车把,迈开脚步,伴同小车那转了起来的轮子,往门外走去。
一声“驾——”!
一下子让新婚夫妻转移了视线,随声望去:西屋里,温顺的小黑牛拉着磨棍,围着磨盘上面托着两层圆扁石的磨,一圈一圈地转着。石磨上层的圆扁石有两个磨眼,粮食在圆扁石上面的磨眼里顺流而下夹在两片圆扁石中间,经过磨碎,从两片圆扁石中间的缝隙往下流到磨盘上,然后,看到大嫂从磨盘上收那磨碎了的粮食粉面,跟在牛的后面一圈一圈地转着。
忽然,家里养的大公鸡站在屋顶的墙头上高声啼了起来,新郎抬头看到大公鸡,情不自禁冲着大公鸡说:“天早就亮啦!现在还啼!”
大红公鸡,被朝阳照得羽毛闪着耀眼的光彩,仰着油亮的脖子,雄赳赳气昂昂的样子,冲着他们,一声接一声,啼得更欢了,好像是说:“我开始的报晓,你们都还沉浸在睡梦中,没有听到,这是告诉你们,到了上午八点钟!”
新郎不再理会大公鸡的鸣叫,拉着新娘子回到了他们的屋里,没待新媳妇开口,他率先说:“看到了吗?听到了吗?”
“看到什么啦?听到什么啦?”
“四大件,‘三转一听’啊!”
“‘三转一听’的影子都没有看到!哪有什么四大件?!”新媳妇生气地说。
“我的媳妇!你真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娘纺线的纺车轮子转没转?西屋磨房内的石磨转没转?我爸爸推得小推车的轮子转没转?我家大公鸡那响亮的啼鸣声,你听到没有?难道这不是‘三转一听’?难道不是四大件?”
“你家和胖二姑骗了我!我要和你离婚,现在就回娘家去!”
说着气呼呼地就收拾东西要走。
新郎一把拉住说:“好媳妇,你别生气,我们现在的‘三转一听’四大件,你非常不满意,但是,也是一个农村过日子人家勤劳朴实的象征,我保证几年后一定会把现在的‘三转一听’四大件,换成你心目中的‘三转一听’四大件,行不行?我虽然没有什么大本事,但是我一定好好待你,生活中保护你,你如果不愿和我父母亲全家人一起生活,我们可以向父母亲提出单过,我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过日子人,本本分分,你结婚是嫁人,只要嫁对人,害怕以后没有‘三转一听’四大件?我的父母亲是打算先置房子给我们,等到盖好房子再置你心目中的‘三转一听’四大件,这绝对不是骗你。实话告诉你,相亲和结婚时的那‘三转一听’四大件都是借的,这年月,一个家庭四大件齐全的人家,在我们这个村子里几乎没有。还有,假如你执意认为我家骗了你,离留随你之便,强拧的瓜不甜。”
新媳妇听后,觉得丈夫的话句句在理,一栋房子的价值远远超过“三转一听”四大件,丈夫待她温柔、体贴,是从父母亲那里没有得到的爱抚,不再吱声。
可是她再次回娘家,还是情不自禁地把婆家的“三转一听”四大件向父母亲说了,他的父亲听后,气得跳起了脚,立刻就去找了媒人,媒人知道找她的情由后,说:“老大哥,我没有骗你呀!你女儿的婆家确实有‘三转一听’四大件啊!”
新媳妇的父亲说:“你说成了这么多的媒,哪家姑娘结婚要的‘三转一听’四大件,是我女儿婆家那样的‘三转一听’四大件!”
媒人笑着说:“老哥,自从我给你女儿说这个婚事,你也没有说明要什么样的‘三转一听’四大件呀!”
新娘子的父亲听后,尽管还是生气,被媒人噎的回答不上一句话。
过后,新媳妇的父亲问女儿,以后的打算,新媳妇想到丈夫待她的好,对她父亲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个猴子也只有跟着满山走了。”
这件事很快轰动了一对刚结婚的年轻人的两个村庄,人们茶前饭后议论纷纷,都说媒婆和男方家庭用欺骗的彩礼使得一对青年男女喜结良缘。这句话传到了媒婆耳中,媒婆沾沾自喜地说:“说媒就是添油加醋,真真假假的两头说好,否则,谁家的男孩愿意娶丑八怪?俊鸟攀高枝,哪个好女孩愿嫁不随心意的婆家和丈夫?”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初的新郎没有食言,他不但待妻子关心体贴备至,几年后,搬进了属于他和妻子两人的新房,也置上了缝纫机、自行车、大挂钟和半导体收音机,满足了妻子结婚前梦寐以求的“三转一听”四大件,他们的儿女出生后,这对夫妻恩爱有加,每当有人对这个媳妇说:“你找到了一个非常爱你、体贴你、关心你、呵护你的丈夫。”
这个媳妇听后,心里美滋滋的,难以掩饰她生活幸福和快乐的表情:“我是婆家和胖二姑用那哭笑不得的四大件‘骗’成的婚姻。”
“你婆家那四大件当时虽然不是你要的那四大件,可是你还是嫁对了人,不是吗?这叫欺骗的彩礼嫁对的人!”
“你说的很对,#秋日生活创作季#以后我的女儿谈婚论嫁时,不再看重彩礼!婚姻大事,只要嫁对人才是一生真正的幸福!”作者简介:金琳,西安,“老三届”,自考大学文化,会计。始于年投稿,至今在报刊杂志(纸质)和网络平台被采用发表诗、文多篇,多万字。发表的作品曾被有的报刊和网络转载,网络全国征文大赛多次获奖,现是几个网络平台签约诗人和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