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胜在雕刻工艺品。
工作台前,摆着未完成的木雕作品,放置一旁的,还有大大小小的手工刻刀。5月5日,专注的周广胜左手把握着逐渐成形的木雕作品,右手捏着刻刀,手指翻转间,一片片木屑落下,一片片海浪在木刻上逐渐显现……“嘉祥木雕,起步于多年前的清朝中期,一件作品要经过选材开片、勾轮廓线、凿粗坯、凿细坯、磨光等18道工序,每一步都需要全神贯注。”说话间,周广胜的眼神里充满光亮……
周广胜在雕刻工艺品。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嘉祥人,周广胜至今已从事嘉祥木雕制作22年。他出生于木匠世家,18岁就开始跟着长辈学木工,后又外出学艺10年。因为制作的是中式家具,雕刻是他的必备技能。
“从画图到凿坯、修光,都靠自己一笔笔、一刀刀完成,但审美变迁,中式家具的市场市场日渐萎缩。”年起,这位周氏木匠的第七代传人,将眼光转向了木梳。“虽然木梳小,但用量大,而且非常适宜做电商销售”。周广胜木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楚彦介绍说。
绿檀花影木梳。
“这款梳子名叫‘花影’,寓意一生平平安安,让爱如影相随。”楚彦介绍说。这款木梳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网络平台上,销量已超万把。广胜木雕的设计人员将花鸟鱼兽、梅兰竹菊等传统画的元素融汇到木梳制作中,梳背上或腊梅吐蕊,或玫瑰绽放,或喜鹊登枝……一把把普通的梳子立刻灵动、鲜活起来,销售市场也一下子打开了。
“优秀的雕工可以在一毫米的木头上刻6刀,刀刀见真章。”周广胜说。从花季到不惑,周广胜将各种雕刻技巧熟练运用到木梳的制作之中。他通过精雕细琢,让木梳造型饱满,线条流畅,繁简相宜,意韵悠远;留白、虚实、藏露、动静……把这些中国画的绘画技巧灵活运用,让广胜木雕拥有了独特的灵气。
嘉美祥瑞套装梳。
周广胜说,一款木雕产品不单需要刻工精致,更要在创作上融入时代审美和独到见解,作品才能具备灵气。“梳子本身就具有民俗性,工艺师会在遵循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巧思善凿,以创新的形式丰富传统的内容。”为了灵感迸发的那一瞬间,周广胜已数不清自己多少次在工作台前通宵达旦。
金丝檀按摩梳。
广胜木雕还是“天工”和“人工”巧妙结合的产物。“我们选用的材质以绿檀为主,这种材质富含天然树脂,不仅会越用越沉,越用越润,最主要的,它还能滋养头发,所以非常受市场欢迎。”楚彦介绍说。
企业发展至今,广胜木雕的产品已从单纯的木梳扩展到木镜、首饰、梳妆盒、工艺品等10大系列、多款产品,设计研发外观专利产品70多件,申请受保护的版权产品多件,年企业收入达多万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郭杰通讯员张德峰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