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测评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夜坐
韩偓①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①韩偓(年~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角度富于变化,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颈联、尾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16.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6分)
15.C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
C."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乡村钓叟的生活"错误,原文"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意思是"无名无位可以离开了,打算把朝衣换成蓑衣",结合注释,"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并非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乡村钓叟的生活。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的鉴赏能力。
①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病;(2分)
②对官场失意的愤懑(不满)。自己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2分)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2分)
题目要求学生简要分析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颔联出句"平生踪迹慕真隐",写作者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如今在不得志的境况下希望追寻隐逸的归宿,可分析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颈联出句"格是厌厌饶酒病","厌厌"表现出病态,精神不振的样子,写诗人已是体弱多病,只能借酒消除被贬的愁苦和伤感,可分析出"对自身病痛的感伤";尾联"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运用借代手法来表明两种不同的生活,结合注释,作者本受皇帝器重,现受权臣排挤而被贬,无名无位,透露出愤慨之情,可分析出"对官场失意的愤懑"。具体作答时,可以先答出情感,然后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山东省济宁市-学年度高三 学期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饯薛大夫①护边
李峤
荒隅时未通,副相②下临戎。
授律星芒动,分兵月晕空。
犀皮拥青橐③,象齿饰雕弓。
决胜三河勇,长驱六郡雄。
登山窥代北,屈指计辽东。
伫见燕然上,抽毫颂武功。
①薛大夫;名通,字季昶,曾任监察御史,时将赴任河北道按察使。②副相∶御史大夫的别称。③青橐∶盛放弓弩的青色皮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北方边塞地区荒凉偏远,音信未通,点出了环境的恶劣,也预示着护边的艰辛。
B.诗人借助"星芒动""月晕空"的天象变化,烘托了将士出征时惊天动地的雄壮气势。
C.诗人细致生动地描述了薛大夫征战边陲的真实情景,颂扬了他戍边所取得的丰功伟业。
D.这首饯行之作,非但没有流露离别伤感之情,反而给人一种遒劲豪迈、雄浑洒脱的感觉。
16.诗人是如何塑造薛大夫这一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二)(9分)
15.C(这是一首饯行之作,征战的场面皆出于诗人的想象,而并非"真实情景")
16.①运用烘托,第二至八句通过想象*队出征时的磅礴气势、*容的严整威武、战场上的
长驱直入,烘托出薛大夫治*有方、指挥得力的形象。②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登山""窥""屈指""计"等动词直接塑造了薛大夫深谋远虑、运筹帷幄的形象。(共6分。每点3分,答出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12月高中学科核心素养测评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6题。
与李彭年同送崔岐归二曲,马上口占①
苏轼
霜乾②木落爱秦川,兴发身轻逐鸟翩。
贪看暮山忘远近,强陪归客更留连。
貂裘犯雪观形胜,骏马随鹰抟野鲜。
为问南溪李夫子,壮心应未逐流年。
[注]①李彭年,即下面的“李夫子”,“斯人有才而病废”(苏轼《与监承事书》),时为闲员凤翔上清太平宫监宫,苏轼时任凤翔府任签判(从八品)。②霜乾,即“霜干”,指傲霜挺立的树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样,都借“落木”这一意象疏朗的特征,表现出意境的空阔。
B.首联以“爱”“兴发”等词语直接写作者对送别之地景色的喜爱,从侧面写出当地的山川之美。
C.第四句承标题“送崔岐归”之意,写自己勉强抑制离别时的愁绪来陪归客赏景,因而流连忘返。
D.本诗虽然属于送别诗,对于送别对象却着笔不多,而是用较多的笔墨写了送别之景及娱游之乐。
16.前人评论苏轼:“豪迈而多情。”请结合本诗的 两联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5.C(“强”应是竭力之意,“留连”的对象是客)
16.(1)颈联写诗人貂裘犯雪,骑骏马、随飞鹰追逐猎物的事,境界阔大雄浑,表现了其“豪迈”的胸襟;(2)尾联在送别崔岐之际却挂心友人李彭年,劝勉友人其雄心壮志勿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同时这也是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表现出“多情”的一面。(6分。每条3分)
山东省日照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郡圃春晚韩琦注
溶溶春水满方塘,栏槛风微落蕊香。
尽日杨花飞又歇,有时林鸟见还藏。
沉疴不为闲来减,流景知从静处长。
欲战万愁无酒力,可堪三月去堂堂。
[注]韩琦,北宋名相,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闲居相州时的作品。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春水溶溶、落蕊飘香的景象,“满”写出春水平岸的气象。
B.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虚实结合,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C.虽然生活闲静,诗人的病情没有减轻,内心也没有得到真正的放松。
D.诗歌描绘了郡圃的一派暮春景色,情景交融,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16.后人评价韩琦诗作“随时抒兴,亦多寄托遥深”。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B[解析]“虚实结合”错误,杨花尽日飞歇,林鸟时见时藏是实写。
16.①“随时抒兴”体现在诗人由眼前春光逝去,产生伤春之愁;(2分)由自身已至暮年,沉疴难愈,产生伤己之愁。(2分)②“寄托遥深”体现在诗人赋闲在家,时光难熬,有为国效力之心,却年老多病,万愁萦身,诗中蕴含深深的无可奈何之情。(2分)
6分。意思对即可。
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赠别何邕①
唐·杜甫
生死论交地,何由见一人。
悲君随燕雀,薄宦走风尘。
绵谷②元通汉,沱江③不向秦。
五陵花满眼,传语故乡春。
①宝应元年,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何邕任绵谷尉,此时将赴长安。②绵谷∶地名。有潜水河,可北通汉中。汉中北对长安。③沱江∶流经成都东部,南流入长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句中的"生死论交"四字表现出诗人与何邕感情真挚深厚。
B.颔联运用典故,通过"燕雀""薄宦"表达诗人志向远大但仕途不甚得意的悲伤。
C.尾联的"五陵"与"五陵年少争缠头"中的"五陵"都是指都城长安。
D.杜甫曾以"沉郁顿挫"评价自己的诗文风格,本诗即体现出这种风格。
16.《诗法家数》把送别赠行诗颈联的写法总结为"合写景,或带情,或说事",请结合本诗颈联简要分析。(6分)
15、B(3分)(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项“表达诗人志向远大但仕途不甚得意的悲伤”错。“燕雀”和“薄宦”是说何邕,表达了诗人对何邕虽然有远大的志向但仕途不甚得意的悲伤。故选B)
16、(6分)
①第三联交代了诗人与何邕所在地的地理位置,绵谷由水路可以通向汉地,沱江流经成都东南流入长江,故“不向秦”。
②“元通汉”暗指何邕赴京,“不向秦”暗指自己滞留成都。这一联字面上叙述地理,实为表达对何邕赴京的羡慕,和自己不得归京的遗憾。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3分。有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山东省届高三上学期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暑旱苦热王令①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②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①王令(—),字逢原,广陵人,为人及才华深受王安石赏识,惜早
逝。②昆仑及后文蓬莱,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清风无力驱除热浪,太阳又偏偏施威不肯下山,写出了暑旱之甚,酷热难当。
B.颔联围绕“旱”字,写出人们的担忧,责怨老天,难道不怕地上江河海洋都枯竭么。
C.颈联宕开一层,想到昆仑山顶有积雪、蓬莱岛上气候寒凉,皆可解热除旱,心生向往
D.尾联尽情展示诗人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豪情,显示了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襟。
16.《四库全书总目》评价王令“才思奇轶”,意思是王令的诗歌才思奇异,不同于常人。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5.B(颔联“天岂不惜河汉干”中“河汉”是指银河)
16.(1)用词新奇。(1分)首联中“屠”字用得新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屠”本意是屠杀,这里是消除的意思。句中赋予清风类似人的无奈,在与烈日酷暑的交锋中总是处在下风。一个“屠”字透露出诗人对炎炎酷暑的切齿痛恨。“着翅”一词用得新奇,运用了拟物的修辞,落日本来无翅,着翅上山,显其不肯降落。落日着翅飞上山,写太阳能够助热,此刻却应落不落,表露出诗人盼望太阳落山之切。(2分)(2)想象奇特。(1分)颔联诗人由 的旱情想象到天上的银河,老天也著了人的色彩,它不痛惜银河干涸,字里行间渗透了诗人对老天爷的憎恨之情,想象瑰奇。颈联遥想清凉之境,从西域昆仑山到东部蓬莱仙境,腾挪跳荡,艺术构思妙想天外。尾联“手提天下”想象大胆奇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山东省胶州一中届高三12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①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①短述∶篇幅短小的诗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判断此诗作于"漂泊西南"时的可能性较大。
B.首联既交代"聊短述"原因,也表达自己的创作态度。
C.颔联中"老去"和"春来"相对,表达对花鸟的歉疚。
D.颈联避实击虚,用"水槛""浮槎"侧写江水及悟海势。
16.请简要说明尾联是如何体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6分)
15.(3分)C
16.(6分)①诗人用一“焉”字,自谦自己不如陶谢这样写景状物的妙手,显示出诗人对艺术 境界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与志同道合之友作诗游玩的期望。
②运用想象,跳开眼前之景,进入想象的时空,开拓了诗境。(每点3分)(每点3分)
诗歌翻译: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希望有陶渊明、谢灵运这样的诗坛高手相伴,肯定会在这时一起做诗畅谈,一起浮槎漫游。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资料来源于网络,用于免费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16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