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心思猜不透,冯延巳谒金门mid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这首《谒金门·风乍起》是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代表作,中心思想可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女人的心思猜不透。

不要因为冯延巳的创作风格,就小瞧了他。他是南唐股肱之臣,曾经三度拜相,位极人臣。

后人对他的词作评价极高,夸他博学多识,“开北宋词坛一代风气”。

从内容上看,《谒金门·风乍起》和思妇闺怨有关,透露着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

为了理解这首词的意思,要从词中女主角的心理活动入手,破解她内心的秘密。

忽然来了一阵清风,吹皱了平静的春水。春天的湖水碧绿幽深、没有一丝波纹。

风来了,水动了,实际暗示内心的波澜。眼前之景和心中之情有了联系,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铺垫。

也许冯延巳觉得铺垫还不够,他又详细描述了两个细节。

细节一,女子在花丛小路中逗弄池水中的鸳鸯。细节二,女子揪下红杏花蕊慢慢揉碎。

这两个细节都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比如鸳鸯双宿双飞,她偏偏要惊扰它们。花蕊好端端在花芯等待蜜蜂采撷,她偏偏要揉碎。

这个女子孤身一人,她见不得这些让她联想到心上人的东西。

难道冯延巳描写了一个恶*的女子吗?

当然不是,这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只见她独自一人徘徊在花园中,走累了靠在回廊栏杆处看水中野鸭戏水。

女子发呆发愣,头上的碧玉簪子斜垂下来,也没心思整理一下。

女人的心思你别猜,因为实在太复杂了。

只见女子因为心上人归期不定生闷气的时候,她头上的喜鹊突然叫了起来。

这时候,女子的心情到底是悲是喜,是怨是盼,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这首词妙就妙在“举头闻鹊喜”,在内容上有“留白”。

开放式的结尾,让人们忍不住去探究,词中的女子到底怎么啦,抑或者冯延巳另有所指。

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赋予整首词别样的美感。类似后人提到的“欲说还休”,也类似后人提到的“蓦然回首”。

到底要表达什么,只能靠读者发挥想象力。

冯延巳懂女人的心思,他才能写出这种风情。表面上在说,不要猜,反正猜也猜不准。实际上,通过留白引导读者去猜测。

词坛高手,果然非同凡响。

有人用“若离若合”概括《谒金门·风乍起》的内容,这个四字用得极妙。

看出这种微妙的感觉,才算读懂了冯延巳的心思。只要猜中了冯延巳的心思,那么词中女子的心思还用猜吗!

拓展阅读

居安思危,借古论今,袁枚《马嵬》游历秦岭驿站,讲述南北不同,苏东坡《石鼻城》清正廉洁,*绩斐然,人称“况青天”规劝好友不要沉迷享乐,刘克庄《玉楼春·戏林推》四句诗竟然有两句一模一样,苏东坡《庐山烟雨浙江潮》萨培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zp/2743.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