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想选《枫树上的喜鹊》上公开课,因为这篇课文太轻松“散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找不好教学点,会显得没有层次,散乱。
但是人家领导就要听这一课,没办法,好好设计,找出学习重点,找出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吧。
这是一篇想象力天马行空,充分表达自己情趣的散文。
作者喜欢枫树,喜欢喜鹊,把喜鹊当做家人,喜欢看到喜鹊开心生活,看到喜鹊健康成长,愉快学习,想象喜鹊一家交流的内容,从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生物的由衷喜爱。
课文的前四小节,主要写了作者喜欢枫树上的喜鹊。
五到十二小节,主要写了作者看见喜鹊一家在交流,就发挥想象力,和他们一家共鸣共语的情景。
最后一小节,是作者直接表达了快乐的心情。
教学中,第一课时,以熟读课文,读对生字词,理解词语,写好生字为主。
第二课时,作为公开课,教师以书后的两道思考题,为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感情朗读和进行高级思维的训练。
任务(一)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我喜欢”出现了几次,分别说一说作者喜欢的是什么内容,再进行朗读指导。
学习第一小节的第一句,重音朗读“枫树、很喜欢”,突出:我很喜欢枫树!
第一小节的第四句,重音强调“喜欢极了”,“极”字音可拖长,突出:我很喜欢喜鹊的窝!
第二小节的第一句,“是的”再一次表达自己喜欢站在树下看喜鹊的窝!朗读时语气要肯定。
第三小节的第一句,要重音突出“真”,要读出孩子纯真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
任务(二)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一写。
要想写好任务中的对话想象任务,先要学好课文中的对话想象。
课文第5到12自然段,写了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的对话,对话内容只有单调的音节“鹊”,但由于巧妙运用标点,让喜鹊的语音、语调、语气,有了变化,有了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情景,说说应该怎么停顿,读出什么样的情感?
再进行分角色朗读,营造对话的情境。
学习作者想像方法: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再发挥想象力,想到了什么。
如果你在场,你能想象出,他们说的什么内容吗?
这样,学生就知道怎么想象说话,完成任务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