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借助文本通过随文、插图、构字规律以及表演等形式认识“找、脱”等二类字,通过字形结构分类、观察比较,正确书写“冲、寻”等一类字。
2.结合上下文语句具体理解“脱、冲、奔、寻找、触”等动词的妙用。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借助关键字梳理文章,熟读成诵。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读文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画面配音乐)不知何时柳枝已抽新芽,迎春的笑脸昭示着春的到来,燕子贴地低飞,雨后的春景格外美。不知名的野花装点着路边,桃花、杏花、樱花还有喊不出名字的花儿们竞相开放。打落在花朵上的水滴像水晶版耀眼,连蜗牛都忍不住出来触摸春的模样。微风拂过,嫩绿的柳枝调皮地荡着秋千,一望无际的麦田上摇曳着一只只风筝,头戴花环的孩子们煞是惹人喜爱。或许这就是春的魅力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看看文中描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找”字图片,从手从戈,像用手拾戈也像持戈寻找。理解此会意字的含义为“寻找”。3.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二、读中识读中品
1.借助拼音,自主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认读生字脱袄寻找害羞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探头嫩芽音符解冻触到杜鹃(1)组织学生自由练读后指名读。师生正音。重点指导翘舌音“遮”“触”、“嫩”声母是n不是l、“符”声母是f不是h。
(2)出示拼音后开火车读、小组读。
(3)去掉拼音后你指我读、齐读。
3.齐读1-3自然段同学们,春天到了,可以脱掉厚重的衣服出门玩耍,真是一件让人感到开心的事!让我们齐读1-3自然段,让老师感受你的喜悦。
(1)齐读后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怎么读才能读出你的开心呢?试着把第二个“春天来了”音调读的稍高一些试一试。
(2)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孩子们是什么反应呢?
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① 四个动词表现了孩子们急切想出去玩耍的迫切心情。此处可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动词,将所选动词演出来。动作识字重点讲“奔”字,此字为多音字,“奔向田野”读“bēn”。本义“急跑”。此处可对“奔”字追根溯源,让孩子们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② 指导书写“寻”字,注意上下结构的生字在田字格中的规范书写。“寻”字下半部分“寸”的那一横要沿着横中线并托住该字的上半部分。③ 强调第2自然段朗读重音在动词上,指导孩子们朗读本段时朗读节奏可以明快些,能更好的表现孩子们的激动、兴奋。(3)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① 想象“害羞小姑娘”样子,鼓励孩子们演一演效果会更好。明确比喻修辞手法的使用。② “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春天娇羞的样子怎么读更合适呢?(试着读的轻一点,慢一点。)③ 指名朗读,适时点评。三、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冲姑娘吐柳桃”
(1)通过观察可知这几个生字都属于左右结构。
(2)仔细观察后鼓励学生给生字组词。
(3)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
“冲”“吐”左窄右宽,“冲”字两点水。
“姑”左右相平,“娘”左短右长,注意“女”字做部首的字形变化。
“柳”“桃”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木”做部首捺变点。
(4)学生描红后练写。(5)教师巡视指导,将书写较好的生字进行展示。第二课时一、歌曲导入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伴随着这首美妙的《春天在哪里》我们这节课继续我们的寻春之旅!
二、读中感读中悟
学生们自由朗读4-7自然段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1.孩子们,我们找到春天了吗?这里的“眉毛”“眼睛”“音符”“琴声”指什么?学生交流后师生补充明确。(小草、野花、有嫩芽的树木、解冻的小溪)
2.咬文嚼字
① 动作演示理解“探”字的含义。② “吐”“解”字为多音字,“吐出”读“t”,“解冻”读“jiě”,把握生字在句子中的准确读音。3、课件出示“探出头的小草”和“眉毛”的图片,找出共同点,深刻理解比喻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它只能是“春天的眉毛”吗?可不可以把眉毛换成其他的词,展开想象。“眼睛”“音符”“琴声”是否也可以换成其他的词语呢?
明确: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头发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发卡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扣子吧?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脚步吧?
4、朗读第4-7自然段都是句,四个句子合在一起运用了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5、再次齐读4-7自然段
6、这四个自然段由四个问句组成,疑问的语气充满了对早春的好奇与探索。指导朗读时要明确重音和排比句语气的变化。
7、自由练习朗读后男女生赛读,读出重音和感情。
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用铅笔圈画出本段的动词,用演一演的方式来体会“找春天”的仔细与用心。
2.这句话写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后师生补充明示。课件出示生字“触”“荡”,词语“喜鹊”“杜鹃”,指名认读。
3.明确本段中春天的表现形式中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听到的?哪些是闻到的?哪些是触到的?(重点理解“触”字,可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诵。
5.用心观察用心书写
文章结尾的省略号则省略了春天的各种表现形式,我们也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春天还在哪里干什么呢?小组讨论后用“她在”说句子。
明确:她在
三、结构梳理
课件出示
看小草野花嫩芽
听小溪叮咚
闻花香
触荡秋千摇哇摇
四、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荡杏”
(1)通过观察可知这两个生字都属于上下结构。
(2)教师范写。
“荡”上扁下宽,草字头居上居中,“汤”第四笔横折折折钩。
“杏”上宽下窄,“木”要写得稍短一些,撇捺舒展。
(3)学生描红后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将书写较好的生字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