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
老根底子
刘亮程
李家门前只有不成行的几棵白杨树,细细的,没几个枝叶,连个麻雀都不愿落脚。尤其大一点的鸟,或许看都不会看他们家一眼,直端端飞过来,落到我们家树上。
像鹞鹰、喜鹊、猫头鹰这些大鸟,大都住在村外的野滩里,有时飞到村子上头转几圈,大叫几声,往哪棵树上落不往哪棵树上落,都是看人家的。它不会随便落到一棵树上,一般都选上了年纪的老榆树落脚。老榆树大都长在几个老户人家的院子里。邱老二家、张保福家、王多家和我们家树上,就经常落大鸟。李家树上从没有这种福气,连鸟都知道那几棵小树底下的人家是新来的,不可靠。
一户人家新到一个地方,谁都不清楚他会干出些啥事。老鼠都不太敢进新来人家的房子。蚂蚁得三年后才敢把家搬到新来人家的墙根,再过三年才敢把洞打进新来人家的房子。鸟在天空把啥事都看得清楚,院子里的鸡、鸡窝、狗洞、屋檐下的燕子窠、檐上的鸽子。鸟会想,能让这么多动物和睦共居的家园,肯定也会让一只过路的鸟安安心心歇会儿脚。在大树顶上,大鸟看见很多年前另一只大鸟压弯的枝,另一只大鸟踩伤的一块树皮。一棵被大鸟踩弯树头的榆树,最后可能比任何一棵树都长得高大结实。
我们家是*沙梁有数的几家老户之一,尽管我们来的时间不算长,但后父他们家在这里生活了好几辈人,老庄子住旧了又搬到新庄子。新庄子又快住旧了。在这片荒野上人们已经住旧了两个庄子,像穿破的两只鞋,一只扔在西边的沙沟梁,一只扔在更西边的河湾里。人们住旧一个庄子便往西移一两里,盖起一个新庄子。地大得很,谁都不愿在老地方再盖新房子。房子住破时,路也走坏了,井也喝枯了,地毁得坑坑洼洼,人也死了一大茬,总之,都可以扔掉了。往前走一两里,对一个村庄来说,只是迈了一小步。
有些东西却会留下来,一些留在人的记忆里,更多的留在木头、土块、车辕、筐子、麻袋及一截皮绳上。这些东西十分齐全地放在老户人家的院子里。新来的人家顶多有两把新锨,和一把别人扔掉的破锄头,锄刃上的豁口跟他没一点关系,锄背上的那个裂缝也不认识他。用旧一样东西得好几年的时间。尤其一个院子,它像扔一把旧锄或一截破草绳一样,扔掉好几辈人,才能轮到人抛弃它。
老户人家都有许多扔不掉的老东西。
老户人家的柴垛底下压着几十年前的老柴火,或上百年前的一截歪榆木。全朽了,没用了。这叫柴垛底子。有了它新垛的柴才不会潮,不会朽掉。
老户人家粮仓里能挖出上辈人吃剩的面和米。老户人家有几头老牲口,牙豁了,腿有点儿瘸,干活慢腾腾的,却再没人抽它鞭子。
老户人家羊圈底下都有几米厚的一层肥土。那是几十年上百年的羊粪尿浸泡出来的,挖出来比羊粪还值钱,却从不挖出来,肥肥地放着——除非万不得已。那就叫老根底子。
在*沙梁我们接着后父家的茬往下生活,那是我们的老根底子。在东刮西刮的风和明明暗暗的日月中,我们看见他们上辈人留下的茬头,像一根断开长绳的一头找到了另一头。我们握住他们从黑暗中伸过来的手,接住他们从地底下喘上来的气,从满院子的旧东西中我们找到自己的新生活。他们握着那锨,使那架犁时的感觉又渐渐地、全部地回到我们手里。这些全新的旧日子让我们觉得生活几乎能够完整地、没有尽头地过下去。
1.前两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的题目是“老根底子”,请说说“老根底子”在文中的含义。
1.(1)通过写鸟不愿落到新搬来人家门前的树上,衬托出作者对老户人家的敬重,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2)由老户人家引出对“老根底子”的描写。
2.(1)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过往生活的痕迹,包括旧农具和过去生活中积存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物资。(2)一代代延续下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1.回答此类题可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是所写内容本身。就是看该句段写了什么内容,对表现主旨、抒发情感等有哪些作用。其次看上下文关联。即这些句段与材料在上下文起到了什么样的关联作用。这是思考的主体部分。这时的答案应具体。如答“过渡”,必须写出由什么内容过渡到什么内容,“照应”是与哪些内容相照应。最后可以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本题先审题目——明确考查的语段和要求,“前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再审语段——细品语段的内容,写“鸟不愿落到新搬来人家门前的树”;最后审关系——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位置,与上下段落的内在联系,内容上、结构上、表现的主旨上。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等等。
2.文章标题的赏析,一般来说重点是对构成标题的词语的理解,即使是短语,也要从理解词语着手,从而把握标题的意义和作用。有的文章以作品中的人物名字作标题,有的用作品中的主要事件作标题,有的用某些具有含蓄性或象征性的物体作标题,有的则比较直接全面地概括了作品的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们在理解或鉴赏标题时,一是要分析词语,注意修辞,分清虚实,找准突破口。本题考查鉴赏散文的内涵。回答该题关键是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先要理解“老根底子”的字面含义即老户人家留存下来的过往生活的痕迹,包括旧农具和过去生活中积存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物资;再说说文章的内涵、主题,“一代代延续下来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理解标题的含义可从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角度思考。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情节和内容分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之现代文阅读指导:愧怍
宿老师写作指导:向挫折致敬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原上寻找陈忠实
宿老师指导古诗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写作指导:关于C位,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