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飞在诗经中的鸟,如今到哪里去了

中科荣获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6055931.html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年了,《诗经》依然是中国人的精神和美学家底。

《诗经》篇,明确提到鸟儿的地方累计多达76处。合并重复的鸟类,整部《诗经》中实际提到的鸟儿至少有33种(类)。日本江户时代儒学者细井徇所撰《诗经名物图解》中,用精美笔触描绘了诗经中出现的鸟类,飞栖在不同枝头的鸟儿们,雀跃灵动。

以认识鸟类为目的学习《诗经》,在古典中认识鸟类之美。长颈鹿书房新一季的观鸟课,期望那些“美了千年,却被淡忘”的鸟,能在孩子的心目中、视野里重新鲜活起来。

诗经和观鸟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

一是我很好奇古人是如何观察身边的鸟类的,二是经常有人问我鸟的中文名怎么那么多生僻字,那么难记。于是我很想在这门课里和大家一起去探讨这两个问题。

当然最终还是通过诗经的引子回到我们对鸟类本身的探讨上,当我们很想去了解古人对鸟类的认识、诗经里的鸟在生活中的原型,这就需要我们要在观鸟中去了解很多相关鸟的详细信息,这些信息一部分来自于我们可以查找到的资料,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我们在观鸟过程中对它们观察得来的认识。

所以诗经里的想象也好,我们在户外的实践观察也好,最终都只是另外一种我们观鸟、探讨鸟类世界的“真相”的方式。在这其中也有一个隐藏着的观点想要带给孩子们——观鸟就是在观世界。

很多时候可能并没有完全标准的答案,真正珍贵的是我们不断的去追寻真理的过程和在这过程中所付出的专注、认真、以实践出真知的态度。

从“鸠占鹊巢”说起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国风·召南·鹊巢》诗经里这首《鹊巢》而产生的成语“鸠占鹊巢”里面提到的两种鸟,分别是什么,是一个对观鸟爱好者来说很想得到答案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即使可以轻而易举的查到很多有关研究得出来的“结论”,但观鸟爱好者必然是要亲身实践验证才可以被说服的。那么,如果想在观鸟的实践中去验证“鹊”和“鸠”分别什么鸟,我们该怎么做呢?

“鹊”就是喜鹊,“鸠”就是斑鸠吗?

真正开始观鸟之后才知道,光是常见的“鹊”就有喜鹊、灰喜鹊、红嘴蓝鹊、灰树鹊等,晕!“鸠”尽管在现代鸟类中文名中通常就是“鸠鸽科”里的各种“斑鸠”,但是古诗里的“鸠”往往并不特指斑鸠,诗经里还有“宛彼鸣鸠,翰飞戾天”里的鸣鸠,我们通过观鸟就会知道,斑鸠的习性显然与诗里描述的边冲上天飞边鸣叫的习性是不符的。我们开始去验证“鸠占鹊巢”,先从简单的“鹊”开始。古人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马上想到“鹊巢”,那说明“鹊巢”应该相对常见。从资料的搜集上,我们可以知道古诗词中有大量关于鹊的描述都是喜鹊,从我们观鸟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喜鹊的巢确实是最常见的鸟巢之一,我们要找的证据就是搜集尽可能多古代有关喜鹊的描述、然后在观鸟过程中去统计喜鹊、灰喜鹊、红嘴蓝鹊等“鹊巢”的常见程度,得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接近真相的结论,因为年代久远,我们仍然只能说比较接近真相而不是下定结论。▲孩子们观察到的电线杆上的喜鹊巢“鹊”暂且算解决了,“鸠”就需要动用更多的观察实践结果才能论证了。所以我们先要通过观鸟对相关的鸟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结合通过查资料获得的相关信息,才有可能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尽管很多时候也会因为理论和实践获得的信息不足以推论而没有确切的结论。

斑鸠是不是真的会占据喜鹊的巢?

在观鸟的实践中,我们会发现, 斑鸠会自己做巢,尽管很简陋。第二喜鹊也算鸟中流氓,斑鸠遇到喜鹊只有被欺负的份,想要占据喜鹊的巢,除非是喜鹊废弃不要了。第三我们对比实践中观察到的斑鸠的巢和喜鹊的巢,差距是很大的,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斑鸠会占用喜鹊的巢。▲被排除嫌疑的朱颈斑鸠而平时就有借巢产卵恶名的“杜鹃”成为了“重大嫌疑犯”,加上大杜鹃的分布区本来就和喜鹊高度重合,它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概率是很高的。 的疑点只在于杜鹃是不是真的会冒险把蛋下在喜鹊的巢里,并且让喜鹊帮它帮杜鹃的雏鸟抚养大?这就需要观鸟去了解通常杜鹃会选择哪些鸟作为寄养的对象、有没有喜鹊帮杜鹃养大雏鸟的相关案例?也有学者研究认为,“鸠占鹊巢”里的“鸠”多半是指红隼、红脚隼等不善于自己做巢的猛禽,会选择喜鹊遗弃的巢来作为自己的巢,所以造成了“鸠占鹊巢”的现象。并且有人观察过红隼住在一个喜鹊的巢里,至于是废弃的还是强行赶走喜鹊之后住下的,就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验证了。 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结论是“鸠占鹊巢”里的“鹊”大概率是喜鹊,“鸠”比较可能是红隼、红脚隼、杜鹃等,这就是通过观鸟的实践、理论知识的积累、资料的搜集、合理的推理之后得出来的相对接近“真相”的结论。▲孩子们填写的“凌乱但丰富”的侦查表诗经里的鸟,还有“雎鸠”“鸣鵙”“脊令”“鸱鸮”等,诗经中的鸟这门课,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去观察、实践、推论、验证诗经里这些鸟在现实中可能的原型。正如观鸟本身也是在实践中不断认知鸟类世界、不断的去探索、论证未知的鸟类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观鸟老师和孩子们都一样处于同样的探索过程中,带着我们的求知欲,慢慢的去接近知识的真理,培养辩证思维和科学素养,是这个课最重要的想要传递给孩子们的东西。

我们要通过观鸟对相关的鸟类习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再结合通过查资料获得的相关信息,才有可能分析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尽管很多时候也会因为理论和实践获得的信息不足以推论而没有确切的结论。

礼记有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我们将和孩子们一起用一个新的角度,新的方式对观鸟进行新的探索,在“多识鸟兽之名”外,探索到观鸟的核心价值。

-导师介绍-

风野

诗经中的鸟主导师

长颈鹿自然教育导师

长颈鹿自然系列营会

(西双版纳营/长汀营/梅花山营等)主导师

中国青年观鸟联合会执行长

八年观鸟经验

长颈鹿诗经中的鸟体验课招募中中......

?招募对象:9周岁以上孩子

?试听课时间:10月26日上午9:00至11:30?单次体验价格:元,每人仅限体验一次?报名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pz/339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