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蔺相如
作者:申海顺
前言
蔺相如(前-)据史书记载:“蔺相如,赵人”。赵惠文王时期,任赵国丞相, 的*治家、*事家、外交家,他机智勇敢,两屈秦王,与大将*廉颇摒弃私怨,团结御秦,共扶社稷,结为刎颈之交,为发展壮大赵国的综合国力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后人誉为:“一代名相”。
蔺相如出生于武安南乡洺河南岸的八特村(原八小庄之一蔺家庄中台),赵肃侯21年,公元前年正月二十四寅时,寿终于赵孝成王十年,公元前年,享年70虚岁。
说蔺相如出生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八特村,证据有四:
一是土改时,在南山庙出土ー尊古汉碑。在中台挖掘出房基,瓷器弹瓶两件,水井一口,佛像三尊,陶窑、陶土、南罐等,还有长型沙石槽一个,现存于北八特村委院内。
二是现存明嘉靖三十年碑文重刻的汉光武皇帝建武二年碑文载:八特名人“乃蔺相如,荀况也”。
三是村南白莲池乃八老拜相,蔺相如廉颇赐“八特”村名之地。
四是八特村正月二十四窑神爷庙会,是蔺相如生日,至今已延续年。有古碑载:“前朝拜相人何在,后世封神殿自留。”
在八特村的大街小巷中,村民们经常在茶余饭后,默默地咏吟着古汉碑等石刻铭文,谈论着八特“窑神”蔺相如传奇的故事,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淡而恬静的日子……
01
蔺“窑神”赈灾
相如从小聪明伶俐,大人一教、一点就会。在父亲的教化下,每逢农闲左邻右舍串门,小相如总是以“婶婶”、“大娘”、“大爷”相尊称,并以热诚相待,得以众人夸奖:“这小子,虎头虎脑的长大一定有出息”,“这小子,从小就懂事儿,长大定是个人才!”因此在村中流传下“三岁看大,十岁知老”的民间俗语。
小相如继承了长辈烧制陶窑的 手艺。由于父亲手把手的传授,在邻里的帮助下,蔺家在中台一空旷地建筑起一陶窑。在父亲的指导下,蔺家就在此就地取材,利用附近的大小嫣红、瓷土,用八棱石磙碾碎,加水和泥,再晒干,捣腾三遍,制成大、中、小套装瓦缸盆烧制。待火候儿正好时,再以麦秸等烟熏三天三夜即可出窑。由于制作精细,出窑产品蓝刮刮,口整齐,美观大方,备受太行山村民欢迎,生意也像“伏天的芝麻开花——节节高”。
再说村西南,有一海拔米高的山,名“八特南山”。山脚下有一处叫“白莲坡”的地方,那儿有多眼涌泉在常年流水。泉水涌出,随物赋形,自然形成一泓春水,因盛产白莲,春夏时分,莲花朵朵,鱼翔浅底,村人取名“白莲池”。白莲坡,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瓷土,陶窑需要此土,自然产品坚固。因此,相如在此开办了一处矿井。
一年春天,相如踱步来此检查工作,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只见各类野花开满坡头,不远处那数十棵春梅、桃树,开满山坡,争艳绽放,香气四溢,不时飞来一群群黑背白肚的长尾巴鹊、灰喜鹊落在枝头上,喳喳地叫着,相互蹦跳嬉戏……令相如心旷神怡,后人诗赞道:
真树真鱼真飞禽,真山真水真仙境。天上众仙无此地,浅池岂能困“蛟龙”。如今国民多磨难,困龙腾身遨长空。大厦全凭栋梁支,理应效力辅赵廷。
忽见瓷窑井口跑来一领班:“窑主,窑主,井下挖出了黑家伙,你看”。相如接过,只见那东西黑乎乎亮晶晶的,二话没说,脱衣下井,只见掘进头显露出数人高的煤层,在微弱的油灯下,闪闪发光,相如大喜,惊叹道:“天助我也!”(注:石墨,即煤炭。)
一年伏旱,邯郸西部山区武安南乡八特村原八小庄村民,眼看着田园按不上苗,心如油煎。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三春无雨,旱到麦罢;三伏无雨,全年绝收”。众村民眼看今秋无望,纷纷准备出外逃荒。
相如见此,暗暗盘算,先在村西设立粥棚,又在莲金湖周边贴出告示:凡八小庄村人,每人免费发放煤炭三斗,瓦缸盆一套,柴禾斤,赵铲银币三枚,用以购买荞麦、菜籽等以度荒年。众人闻听,喜形于色,欢呼雀跃,彼此惊呼“蔺窑神、灵窑神”。后来,到了秋后,老天长眼,果真下了场透雨,众村民种下了晚庄稼、萝卜、白菜等,安然度过荒年。自此,相如的“窑神”绰号盛传开了。
02
赵廷献宝
一辆辆马车装着满满的八特煤炭,插着写有“贡品”二字的五色旗,缓缓地驶入了赵都邯郸。城内居民看见后围观上来,这个说:“这是啥贡品?黑不溜秋的,干啥用的?”那个说:“俺见都没见过,俺猜这黑家伙混身还发光呢,保准是宝贝,物以稀为贵嘛!”市民们七嘴八舌,簇拥着乌龙车队,朝赵廷——赵王城拥来。
宫卫一看,一下子这么多人,又不像闹事的,慌忙向宫廷呈报,赵王口谕:“请。”相如忙唤众人止步,走进宫廷,面见赵王。
赵王问道:“你是何方人氏,装的什么贡品”?
蔺相如答道:“民乃武安南乡蔺家庄中台人,车上装的是煤炭”。
王道:“煤炭乃何物”?
蔺相如答:“回大王的话,煤炭可当场点着,可做饭、取暖、冶炼兵器”。
赵王打断相如的话问:“可否当场点燃”?
蔺相如答:“遵旨。”即刻打开包袱,取出煤块随即点燃,只见那块煤冒出一缕缕黑烟,接着流出滴滴 ,火势渐大,煤块儿龟裂,龟裂的煤块又燃起熊熊火苗将宫廷照亮。
赵王惊奇,上前观看连连赞曰:“好东西、好东西,不愧为贡品。”忙唤宦官赐座。赵王问道:“您靠手艺有陶窑又开了煤窑,发家致富是应该的,为啥朝吾王贡献煤炭”?
蔺相如一拍胸脯不加思考回答道:“山人老家在晋,因战乱逃荒至太行山,托大王之福,我蔺氏族人,才得以安居乐业,有国才有家”。
蔺相如话音刚落,赵王拍手赞曰:“好个有国才有家,有国才为家!你可年年上贡,岁岁来朝”!
看着起身走出的蔺相如背影,赵王久久凝视着,心中充满钦佩之情……
03
考察民情
赵廷献宝之后,回到八特家乡的蔺相如,一面经营着他的陶煤窑生意,一面深入到八小庄倾听民间心声。
这一天上午,蔺相如走出家门(中台),去考察其他七小村的周边山形地貌,及各村村址的高低。刚出中台不远,张家庄(西台)一伙村民围了上来,对蔺相如前年的赈灾义举念念不忘。一老妇言:“前两年闹灾荒,要不是窑神你的施恩,全村人正打套出外逃荒哩。”说罢连连磕头作揖。
李家寨(东小寨)一位六十多岁的年迈老翁,听说蔺相如要来村考察,对昔日灾年的情形难以忘怀,他说:“恩人啊!你给俺发的钱,俺和老伴商量着要掰成两半花。前年大旱之后,下了场透雨,俺除用你的钱买了几斤六十天还仓的晚谷种外,还买了萝卜白菜种子,这一年我一家收成不赖,用你给的煤和柴火,还过了个暖冬哩。剩下的钱俺一直不舍得花,去年春,俺买下了三只猪崽,一群小鸡、鹅、鸭子,谁知道刚刚养大,年前叫小偷偷走了。你是咱村民的主心骨,是靠山,你得管管这事儿,治治这伙坏蛋”。
话音刚落,张家庄(现华瑞铁厂厂址)一中年妇女披头散发跑来,一头叩拜在蔺相如面前,嚎啕大哭道:“大兄弟,老天咋硬按俺一家的头哩?!今后这时光没法过了……”后被众村民劝起。
原来这一家三口膝下唯有一*花大闺女,年芳十六,出落的如花似玉。晚年得女,爹娘视为掌上明珠。只因常家庄距其他七小村较远,昨日夜半,闯进一伙歹徒(二杆子),翻墙入宅,持刀行霸,见其父母阻拦,将二老一脚踢晕在地,先后把姑娘糟蹋了。
相如听了众村民的诉苦,心里像倒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只好一一安慰了众村民,踏上了为国为民抗患御灾考察之路……
编辑:武瑞哲编审:亚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