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教学目标:
1.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1个词语。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情境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渡、荫”等10个生字,会写“伞、姨、弟”等8个字,会写“好像、一直”等11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课件播放喜鹊的叫声)教师相机引出喜鹊,再联系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引导:我们已经学过了《树和喜鹊》这一课,谁还记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指名说)今天,我们再来读一读《枫树上的喜鹊》这个故事,看看故事讲了什么。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1)借助拼音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读通读顺课文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2.检查自学情况。(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自主认读、指名读,同桌之间相互正音,再教师正音。(2)识记字形。①利用熟字识记。A.加一加:度—渡;阴—荫;更—便。B.减一减:每—母;刚、钢—冈。②动作识记:让学生做“撑伞、撑船”的动作,体会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③图片识记:借助课文插图认读词语“绿荫、遮蔽”,体会“荫、蔽”中“艹”的意义;再让学生指认出图中的“渡口、撑船”,识记“渡、撑”。④结合生活经验识记:用“拼”“母”组词或说句子。生1:拼—拼音拼写拼命拼读姐姐正在拼写单词。生2:母—父母母亲母爱祖母母爱是冬日的太阳,给子女以温暖。(3)把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读好课文。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三、明确要点,书写指导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并组词,再观察字的笔画,说一说书写规则。2.教师范写并重点指导,学生书空。伞“人”字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罩住下半部分;下部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姨“夷”的笔顺是横、横折、横、竖折折钩、撇、捺。长撇穿过中部的横画和扁扁的“弓”字,再撇出去,捺要写得舒展。教左右两边注意穿插避让。“孝”的长撇从右上穿到左下,“子”的横变成提。戏“又”因为避让捺变成长点;右边的斜钩写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3.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例字后描红再临写,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姿势。4.听写“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四、整体感知,作业设计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提出问题:课文写了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加以梳理。(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教师引导学生给课文划分层次,梳理课文内容。3.教师小结本课时教学内容。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玩游戏:数喜鹊。教师出示10张喜鹊图,每张图上各写一个会认字。教师指名抽取图片读出生字并组词。2.学生用会写字组词,再结合“词语表”中本课词语,和同桌互报听写,再互查互纠。3.教师导入新课。二、研读课文,体悟情感1.整体感知第1~4自然段。(1)默读第1~4自然段,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喜欢枫树上的喜鹊。)(2)画出带有“喜欢”一词的句子,想一想“我”喜欢的是什么。2.学习第1自然段。(1)故事发生在哪里?(渡口旁。)(2)喜欢之一:枫树。(课件出示句子)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枫树比作绿色太阳伞。)②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写出了枫树高大、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特点,还赋予其人的情感——一直不辞辛苦地为渡口上的人们和住在树上的喜鹊们遮蔽烈日,抵挡风雨。)③(课件出示插图一)引导学生观察枫树的样子,点拨理解“遮蔽”指的是茂密的枝叶遮住了渡口。“蔽”是什么意思?(遮、挡。)A.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B.你能说说类似的词语吗?(阻挡、满足、呼唤。)(3)喜欢之二:喜鹊的窝。(课件出示句子)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①谁来读一读?(指名读)②“我”喜欢的是什么呢?(枫树和枫树上喜鹊的窝。)3.学习第2~4自然段。(1)自由读后交流:“我”还喜欢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2)学习描写喜鹊阿姨的文字,抓“说话”猜语言,读中感受“我”对喜鹊阿姨的喜爱。质疑引发思考:“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喜鹊会说话吗?她会跟“我”说什么呢?(学生想象,自由交流)创设情境一:放学了,“我”背着书包经过渡口,她会跟“我”说什么呢?创设情境二:“我”打完柴路过渡口,她又会跟“我”说什么呢?(3)喜欢之三: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的窝。(课件出示句子)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我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她喜鹊阿姨。①教师指导朗读:喜鹊跟“我”说话,“我”像童话书里那样称呼她喜鹊阿姨,多有意思啊!该怎么读这句话呢?学生自主练读,然后指名读,师生评价。②创设情境,想象“我”在树下看喜鹊窝的情景,和喜鹊阿姨打个招呼,体会“我”对她的喜爱。(4)学习描写喜鹊弟弟的文字,抓“发现”猜心情,读中感受“我”对喜鹊弟弟的喜爱。①描述情境:上个星期天早上,“我”正要撑着渡船到对岸树林去打柴,此时,“我”会是什么心情?②启发学生体会“我”的心情,指多人发言,相机出示句子:我真是喜欢极了。③教师引导:对这几只小喜鹊,“我”真是喜欢极了。范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5)喜欢之四:喜鹊窝里的几只小喜鹊。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我”很喜欢几只小喜鹊?(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②想象表达:你们来跟喜鹊弟弟打个招呼,表达对他们的喜爱吧!4.教师回顾,引发共鸣。(1)梳理四个“我喜欢”,构建画面。(播放音乐营造氛围)教师解说: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我常常觉得喜鹊阿姨会跟我说话。我还发现喜鹊窝里有几个喜鹊弟弟,对于他们,我真是喜欢极了。(2)合作朗读第1~4自然段。过渡:喜鹊阿姨有了几个可爱的喜鹊宝宝,这下她可忙坏了,她都忙些什么呢?5.学生默读第5~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教师提示默读方法)6.学生交流、汇报。场景之一:教与学。(1)(课件出示句子)理解句子。①指名读,想想喜鹊阿姨做了哪几件事。②语言训练: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做什么呢?你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接着说一说吗?(指多名学生说)③说得真好!你们刚才说的话都藏在文中的六个小圆点里(省略号),它告诉我们喜鹊阿姨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④学生齐读句子。过渡:喜鹊阿姨正在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字母,你们想不想跟着喜鹊阿姨学呢?(2)学习“学拼音”部分。①创设情境:老师来当喜鹊阿姨,你们来当喜鹊弟弟。(师生合作读)师:鹊!鹊!鹊!——生:鹊,鹊,鹊……指导朗读:喜鹊阿姨的话中有3个感叹句,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朗读时音量稍放大,语音稍拖长,再现喜鹊阿姨满含慈爱,认真教读拼音的情景。喜鹊弟弟是跟着喜鹊阿姨学拼音的,喜鹊弟弟的话用的是逗号和省略号,表明喜鹊弟弟声音稚嫩,节奏不稳定,读得长一声、短一声,再现小喜鹊咿呀学语的情景。②拓展想象:你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了吗?请你来当小翻译,翻译喜鹊阿姨的话。(3)师生合作读第5~8自然段。场景之二:看日出(1)自由读第9~1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喜鹊一家看日出的情景。(2)(课件出示插图二)指名指一指哪是山冈,再结合图片想一想:“渡口”在哪儿?“渡口对岸”“山冈后面”又是哪儿?喜鹊一家正站在哪里看日出?引导学生弄清喜鹊与太阳所在的位置,再闭眼,想象喜鹊一家看日出的情景。(3)设置情境:看着日出,喜鹊阿姨说了什么?喜鹊弟弟又是怎么回答的?(师生对读)(4)拓展想象:你听懂他们的话了吗?请你再来当小翻译,翻译一下他们的话。(5)各小组分角色朗读第9~12自然段。朗读指导:喜鹊阿姨的话,有感叹句和问号,第一句“鹊!”后面是感叹号,可重读;“鹊鹊鹊?”后面是问号,读“鹊鹊鹊”的最后一个“鹊”时,语调可微微上扬,读出疑问语气。朗读喜鹊弟弟的话时,可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