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给胡同命名,是依据其有关的故事,被大家广为接受流传至今北京胡同多如牛毛,数目超过多条,每条胡同都有一段传说典故,每条胡同也都有自己的名称。人们给胡同命名,最初是依据胡同自身的某个特征或与胡同有关流传的故事,然后被大家广为接受并最终沿袭下来。胡同的命名方式主要有10种。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1.以形象标识命名。北京的不少胡同都是依据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标志来命名的,这也体现出了北京人率真、朴实、诙谐的性格,比如说宽胡同直接就叫“宽街”,窄胡同就叫“夹道”,斜胡同就叫“斜街”,曲折的胡同就叫“八道弯”,长方形的胡同被形象地称为“盒子”,短胡同叫“一尺街”,地势低洼的胡同叫“下洼子”,狭长的胡同叫“竹竿”,形状扁长的胡同叫“扁担”,一端较粗、一端较细的胡同叫“小喇叭”。2.以地名命名。胡同形成初期,城区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城门牌楼、庙宇、栅栏、河流、水井和桥梁了,于是以此给胡同命名,便有了西直门内、外大街,前、后圆恩寺胡同,东四(牌楼),西单(牌楼),大栅栏,水井胡同等胡同名称。3.以树木命名。一些小胡同周围并没有什么让人特别注意的标志,就会以胡同里栽种的树木命名,比如胡同里栽种的柳树多就叫柳树胡同,栽种的枣树多就叫枣林胡同,栽种的椿树多就叫椿树胡同。4.以方位命名。有些胡同人们为了好找,取名时故意加入了方位词,比如东坛根胡同、西红门胡同、南月牙胡同、北半壁胡同、前百户胡同、后泥洼胡同、中帽胡同等。5.以北京土语命名。胡同名都是胡同里的居民起的,自然少不了一些方言土语,比如背阴胡同、闷葫芦罐胡同、答帚胡同、嘎嘎胡同等。还有很多胡同名带儿化音,颇有京腔味,比如罗儿胡同、鸦儿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井儿胡同等。6.以吉祥话命名。北京人喜欢用“喜”、“福”、“寿”、“平安”吉”等吉祥字眼给胡同起名,比如喜庆胡同、喜鹊胡同、福顺胡同、福盛胡同、寿长胡同、平安胡同、安福胡同、吉市口胡同、永祥胡同等。7.以衙署机构和达官显贵命名。比如惜薪司、西什库、按院胡同、府学胡同、贡院胡同、兵马司、武定侯胡同、三不老胡同、吴良大人胡同等。8.以贸易集市命名。如缸瓦市、羊市胡同、米市胡同、煤市胡同、珠宝市、鲜鱼口、骡马市等。9.以寺庙命名。如护国寺街、正觉寺胡同、观音寺胡同、方居寺胡同、隆福寺街、大佛寺街、宝禅寺街等。10.以手工业者和普通平民命名。如汪纸马胡同、砂锅刘胡同、孟端胡同等。老北京人凡事讲究吉利,由于“鸡”和“吉”是谐音,于是北京城就出现了不少以鸡命名的胡同,比如朝阳门外的“鸡市口胡同”,东城区的“鸡爪胡同”和崇文门外的“火鸡胡同”。相传火鸡胡同在明代有个水域宽阔的水塘,引来火红色飞鸟在此栖息,因为这种鸟跟火鸡长得比较像,火鸡胡同由此得名。在众多以鸡命名的大小胡同中,最有名的当属南城的“宝鸡巷”,明代张爵在所著的《京城五城坊巷胡同集》中将“猪市口、厨子营、牛血胡同、宝鸡巷”列入“正南坊,四牌二十铺”,足见宝鸡巷在当时的历史地位。北京城有很多有趣的以动物尾巴命名的胡同,比如西单附近的狗尾巴胡同、东城区的猴尾巴胡同和羊尾巴胡同。城区有许多胡同名称既直白又富有生活气息,比如烧饼胡同、擀面杖胡同、烟筒胡同、口袋胡同、罗圈胡同、裤子胡同、棺材胡同、大称钩胡同、大嘴巴胡同熟肉胡同、哑巴路、驴屎路等。此外还有一个名字听起来比较惊悚的胡同,叫作鬼门关胡同,胆小的人恐怕是不敢进入吧。如今有些老胡同已经消失了,不少胡同因为名称不文雅而改名了,以鸡命名的胡同改为以吉命名,鸡市口胡同改成吉市口胡同,鸡爪胡同改成吉兆胡同,宝鸡巷改成保吉巷,狗尾巴胡同改成高义伯胡同,猴尾巴胡同改成侯位胡同,羊尾巴胡同改成杨乙伯胡同,烧饼胡同改成寿屏胡同,擀面杖胡同改成廉让胡同,棺材胡同改成光彩胡同,烟筒胡同改成言志胡同,裤子胡同改成古直胡同,罗圈胡同改成乐全胡同。胡同改名后虽然更高雅也更富内涵,但是原来的生活气息全都变了,听起来也不像以前那么饶有趣味了。老北京的胡同名称折射着历史的变迁和政权的更迭,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演变。比如太平桥大街是根据它所处时代建造的太平桥而命名的。元朝时,太平桥大街是河道,潺潺的河水从玉泉山流向大都入门城,注入浩浩皇城。到了明朝,河水流量减少,成了排水渠,清朝乾隆年间,排水渠变成了沟沿。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明沟被改成暗河,河上铺上了道路。如今我们听到太平桥的名字,依稀可以见到时代留下的痕迹。名称变化不大的胡同很容易让人追溯到它的历史源头,反之人们就很难从胡同现在的名字了解到它们的历史渊源了。例如北京城的东、西总部胡同,在清代被称为总部胡同。乍一听就知道是依据官衙机构命名的,但“总部”究竟指的是哪种官衙呢?这需要到明代典籍中寻找答案。据明代沈榜撰写的《宛署杂记》记载:城区以坊作为基本行政单位,坊划分为若干个牌,牌下设有很多铺。城中各个坊,根据居民的人数划分为若干个铺,每铺都要设立铺头、火夫的职位,统归总甲管理。所谓的总铺指的就是总甲处理政务的办公场所,后来演化成了总部。北京胡同堪称中国历史的活化石,但不少胡同名被“讹音”或“雅化”之后,几乎抹去了历史古老的印迹。比如五道营胡同原是明朝武德卫营驻扎军队的地方,机织卫胡同本是明朝守卫京师的官衙济州卫署设立地,屎壳郎胡同翻译成蒙语是“甜水井”的意思,如今变成了时刻亮胡同。老北京的胡同名称代代相传,沿袭了地道的老北京文化,但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北京胡同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现在已经不足条。胡同的消逝意味着胡同名称终有一天也会在人们的记忆里消失,而今人们想要寻找老胡同不得不借助于老地图,不少胡同已经难觅踪影。近年来,北京正在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胡同与胡同名称的保护已经列入其中。北京在迎接现代文明时,会考虑在保留部分传统文化的前提下,向多元化、包容性的世界文化名城迈进。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留言,对内容感兴趣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