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对字圣敬仰、对文化敬畏的心境,我缓步走进这座背靠*龙山、面朝洛河水的庙宇,幽静肃穆、高古苍桑、圣洁简约的气象扑面而来。
这座纪念字圣仓颉的庙宇,已走过多年的风霜雪雨,至于仓颉造字的历史,那更是十分的遥远。位于白水县史官镇的仓颉庙,盛载着人们对仓颉造字不朽贡献的崇拜,也承载着人们对文字文化的认知和感念。
庙门前这通玲珑剔透做工考究的砖雕影壁,与一般影壁隔绝人视线的造型大相径庭,影壁下方一个拱形圆洞显出玄机,成为庙宇第一大奇观。原来当地百姓以为影壁太严实,会阻挡仓颉庙的好风水,阻挡仓颉造字的大学问。人们希冀这风水和学问,能源源流向乡里百姓,也期盼着把尊祖崇文的美德代代相传,这真是别有洞天巧妙而奇特。
影壁后面这座用以壮庙仪、扬庙威的山门,是整座庙宇唯一叠层式建筑。虽说山门有两层之高,却少去一般庙宇正门的宏伟阔大,少了几分庙宇的威严和阴森。山门上层这三间低矮带外廊的房屋,用于达官贵人登高览胜;下面有三个狭小的圆洞式庙门,中间是平日紧锁的神门,只有每年谷雨庙会或欣逢贵客来临才开启。西侧为*门,更是终年紧锁,以防小*入庙。其实,东边这个供凡人进出的门平日都不曾打开。
我从东侧便门进入庙院,首先看到的是紧挨山门东西的两座戏楼。相传为满足生有四眉四目的仓颉需要,人们在山门左右两侧修建了两座样式完全相同的戏楼。
戏楼上的一件件砖木雕饰精美绝伦寓意深长。如鹿鹤同春、麟凤齐寿、连生贵子、龙降四*、麟凤朝福、双凤戏牡丹、鲤鱼跃龙门等栩栩如生精巧传神。尤其是西楼门楣上方这个戴红帽、穿红衣憨态可掬的大头娃,无论我站得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正或侧,她眼睛始终与我对视,令人惊讶不已。这便是当地人说的“大头娃跟人转匝匝”。
一座古庙,两栋戏楼,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庙宇里,也是十分罕见。这成为第二大奇观。
回首庙院,一派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的景象。这一株株古柏古槐树干高大虬枝盘旋各具姿态,就连这宝莲灯、龙爪柏、二龙戏珠、丹凤朝阳、奎星点元、青龙戏柏、兽龙戏牡丹等松柏名称,也叫得美妙灵动韵味十足。
这棵距今年的“喜鹊登枝柏”,树顶一干枝,如同一只喜鹊翘着尾巴迎接八方来客,民间称为“干喜鹊迎客翘尾巴”,堪称庙内第三大奇观。这棵共生的柏树槐树,俗称“柏抱槐”。数千年来,柏树与槐树相拥相抱,如同不曾说出感天动地的山盟海誓,却以肢体语言讲述着忠贞爱情的一对恋人,这是第四大奇观。第五大奇观就是这株距今年的“扁枝柏”,因其树身树杈树枝全是扁状而得名,当地人叫“扁身扁枝扁杈杈”。还有这惊贼柏、转枝柏、不进柏、猴子倒挂柏等等,真是一树一奇观、一景一典故。
这一颗颗树形奇异、郁郁葱葱的古柏,让庙宇充满勃勃生机,溢萦着满满的文化韵味。这些年代久远枝繁叶茂的古柏,与陕西*陵、山东曲阜古柏,并称为中国三大古庙宇柏树群。
坐落在庙院正中的拜殿、正殿、寝殿等建筑,更是朴素沧桑简约典雅,少了奢华浮躁之气,没有低媚庸俗之感。这一座座建筑,沁透着中华民族深邃的文化内涵,给人以古老悠远的礼赞和追思,无不令人流连忘返沉醉其中。
这座元代修建、明三暗五的寝殿,本来就奇特的内倾立柱上,连贯东西的这根粗木又是蒿木所制。青蒿属草本,不可能承载如此重负,这根蒿木竟有如此之大。其实,人们看到的这根蒿木只占原蒿木三分之一长度。这就成了庙内第六大奇观——蒿木担子四丈八。
竖立在拜殿正中的这块《仓圣鸟迹书碑》,是公元年白水知县梁善长摹写的。这若图若画、似字非字的28个符号,就是当年仓颉所造象形文字的原形。后来人们破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其意为记述*帝与炎帝联合中东诸部落,筹谋与蚩尤开战一举打败蚩尤及庆祝胜利的过程。
这篇鸟迹书碑,虽说距今不到年时光,但它担负的却是华夏民族第一篇用文字记载的历史。相传,凡触摸过此碑的人,就会变得喜爱文字聪明伶俐。几百年来,虔诚的人们把这块石碑抚摸得光滑无比,宛如一通黑色明镜。我自然也难脱俗,十分仔细地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把石碑细细地摸了一遍。
石碑所颂扬的主人,便是这位勤奋好学聪慧异常的仓颉,于远古蒙昧之世、结绳记事之年,依靠观奎星圜曲之式,察鸟兽蹄迒之迹,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雏形加以搜集、整理和应用,结束中华民族原始蒙昧的结绳记事历史,开启了使用文字的新天地。
仓颉造字的伟大发明,犹如一道划破长空的炫丽之光,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纪元。仓颉的功绩,与日月同辉、与天地长存。从此,我们的先祖才有了书写语言的条件,才有了四书五经的交流传承。
*帝格外器重仓颉的勤奋和学识,便赐他“仓”姓。繁体“倉”字有“君上一人,人下一君”的寓意。然而,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仓颉,认为自己不过一介草民,所以又在“仓”字上加草头为“苍”。这才有了“仓颉”和“苍颉”的两种写法,也才有了后来的“苍天在上”、“苍天有眼”等词语。
众多颇有价值的石碑,也是仓颉庙的一大奇迹。这些石碑年代从东汉起,历魏、唐、宋、元、明、清至民国。虽经战乱多有散失,现前殿陈列的仍有18通。早期的有东汉延熹五年《仓颉庙碑》是金石学上的珍品,《广武将*碑》《仓公碑》《大宋仓公碑》等都有着十分珍贵的文化价值。
《淮南子·本经训》载有:“古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夜哭。”意思是说仓颉创造的文字,感动了天帝,天帝特意给人间下了一场谷子雨慰劳仓颉,这就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的来历。用一个节气,来时时节节纪念一位圣人,这也称得上又一大奇迹。漫步在庙院,如同置身于文字文物文化的神圣殿堂,令人敬佩不已感慨万端。
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始祖之一,仓颉不仅得到国人的尊敬,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美国国会图书馆三座馆舍之一的约翰·亚当斯大楼,在主要出口处的铜门上,镶嵌着12位对世界文字作出贡献的各国传奇人物。仓颉的大名和雕像,是刻在东侧第二幅铜门左扇上。仓颉被美国专家、学者称颂为中国文字的庇护神。这不仅是仓颉个人的荣耀,也是西方人对中国文字的认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仓颉庙虽说地处荒野,显出几分陈旧甚至破败,但这里处处有奇观,遍地是胜迹,另类异样,与众不同的精彩,却别有一番神韵。与如今许多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动辄占地几百亩、且俗不可耐充满铜臭味的寺庙不同。这种复杂纠结的感触,这种令人难以启齿的心境,不仅仅是在仓颉庙才会有的。
流连在仓颉庙东邻的“中华仓颉碑林”,如同进入一座中华汉字历史博物馆。这里刻制的通进化字碑,每一个字都在演变中体现有象形文、甲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诸种形态的书体,碑的背面刻有创造这个字的物象场景或示意图。悉心观看这一通通清冷无言的石碑,仿佛一下变得温暖起来,让人感知仓颉造字的力量,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不远千里奔波、不辞舟车劳顿的人们,专程前来拜谒仓颉庙,呈现出对仓颉造字不朽贡献、显赫盛名的虔诚与敬仰。倘若仓颉在天有灵,一定会对后来文字文化的发扬传承,对新中国70年文化璀璨夺目的繁荣景象欣喜若狂。
一座沧桑、古朴、神圣的庙宇,勾勒了仓颉的奇人和奇迹,刻画出仓颉感天地、泣*神的伟业与荣光。我也是东府人,我为字圣仓颉的勤勉聪慧而感佩,为字圣仓颉的不朽功业而自豪。
李顺午笔名木可,大荔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中国电力作协、陕西省作协会员。有多篇散文在《脊梁》《朔方》《当代电力文化》《陕西日报》《中国电力报》《国家电网报》等报刊发表。著有《建功秦东大地》《高原履痕》《与岁月握手》等。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更多精彩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