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枫树上的喜鹊暴露孩子想象力太弱了

《枫树上的的喜鹊》是篇想象力丰富的儿童故事。作者把喜鹊妈妈和小喜鹊的相处的日常,创造性地想成教小喜鹊唱歌,做游戏,教汉语拼音等,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人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小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发现两个严重问题:一个生字书写,笔顺常错。二是想象力太差。可能是接触的信息太多,全班同学的回答都是固定模式,再怎么引导都很难跳出大框。未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何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家长应该重视起来。一、生字词,写对笔顺很重要1易写错的字:“游”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写得要紧凑,“氵”和“方”要写得瘦长,最右边部分略高。“氵”呈弧形分布,“方”窄小,右边笔画舒展,注意不要写成“夊”。姨:注意右半部分,笔顺分别是横、横折、横、竖折折勾、撇、捺。母:“母”的笔画笔顺为:竖折/竖弯、横折钩、点、横、点。尤其是这个“母”字,很多家长都会教错,错把第三笔教成“横”。2识字“加减法”:加一加:艹+阴=荫扌+掌=撑扌+并=拼忄+董=懂安+木=案减一减:刚-刂=冈“每”减撇横等于“母”3、字理识字:“荫、蔽”都是草字头,都与植物有关,都是形声字,草字头表示义,另一部分表示音。二、解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想象力,抛砖引玉这篇课文从结构上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枫树上喜鹊的窝“我们村的渡口旁”——交待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教孩子写作文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枫树有什么特点呢?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枫树”比作“绿色的太阳伞”,写出了枫树的生命力旺盛。“遮蔽“说明树长得枝繁叶茂。第二层次:发现小喜鹊,高兴极了难点:理解“喜欢”在不同情景下的意思1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2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3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4我真是喜欢极了。四句话中的“喜欢”意思一样吗?对,第一句指喜欢枫树。第二句是喜欢喜鹊窝。第三句的喜欢是指抬头看喜鹊,把喜鹊当成人看待。第四句的喜欢表明喜欢的程度。第三层次:喜鹊阿姨唱歌、做游戏,教拼音喜鹊阿姨做了哪些事情?我看到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这里的“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很多。暗示了喜鹊阿姨和人一样,会孩子自己的孩子很多本事。在这里引导孩子喜鹊阿姨还会教小喜鹊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教小喜鹊飞翔、教它找食物、教它跳舞、教它用嘴巴画画,教它懂礼貌……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想象是没有边界的,越不给孩子设限,孩子脑洞越大。第四层次:喜鹊弟弟,认识太阳今天早上,太阳从渡口对岸山冈后面升上来了,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指着上升的太阳,问喜鹊弟弟:“鹊!鹊鹊鹊?”我懂得,他问话的意思是:“那看,那是什么?”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着喜鹊阿姨好像指导孩子看日出。最后一句:我真高兴啊!为什么呢?那是“我”听懂了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对话,所以很高兴。想一想:喜鹊妈妈和小喜鹊其实都只会发“鹊”,为什么在作者听来却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呢?这就是作者天真的想象。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大胆想象,也一样懂得“鸟言兽语。”今天的孩子不缺知识,缺的是想象力!3个小方法试一试1不给标准答案多向孩子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且不要给孩子标准答案,只要合情合理的都可以。尤其孩子在问“为什么”的时候,父母恨不得翻遍所有的百科全书,每一个为什么,都可以有很多种答案,试着跟孩子一起去找找答案,拥有思考能力和想象力比标准答案更重要。2多读诗歌诗歌表比小说、散文表达的意、味、情、景、思要集中、要浓烈。让孩子多读诗歌,感受作者创作时意境,也让孩子就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孩子在背《小池》时,就让孩子想象泉水、树阴、荷花、蜻蜓在一起的景象。3鼓励孩子编故事除了看书,多鼓励孩子创编属于自己的故事,不论故事多么离奇,大人都不要打击孩子,天马行空才是孩子的本质,照本宣科那是大人的思维。所以一定允许孩子胡言乱话,允许孩子胡编乱造。犹太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因素。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8628.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