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在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徐村路径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80504/6213655.html
青岛西海岸报/西海岸新闻网记者李宛遥东邻错水河,南靠喜鹊山。位于王台街道驻地东南约4公里处的徐村,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盛夏时节,行走在徐村宽阔平整的道路上,“徽调”小楼错落有致,房前屋后花团锦簇,文化小院里游客络绎不绝,来往村民说说笑笑,村庄处处充满生机活力。难以想象,这个三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传统村落,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乡村振兴示范村、文明村、优秀村。6月28日,记者走进徐村探访在这里发生的“蝶变故事”,徐村党支部书记韩宗祥笑道:“这都是文化的力量。”##_FORMAT_GT_####_FORMAT_GT_##以文化人##_FORMAT_LT_####_FORMAT_LT_##把文化“种”到村民心坎上探访首站,韩宗祥带记者来到徐村红色文化小院。小院坐落于徐村主干道北侧,距村口约3里地,红色宣传板在灰白色调的街道上格外醒目。走进小院,挂满墙的展板、照片和各类文字作品,梳理展示了徐村百年发展历程。“这里共有家国篇、开拓篇、逐梦篇三个板块,展示了革命时期徐村人爱家爱国的风貌和传承红色基因的奋斗图景。”韩宗祥告诉记者,红色文化小院由西海岸新区工委党校和徐村共建,既是徐村人开展红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徐村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徐村有着年的文化历史,孕育出了独有的禀赋、气质和灵魂。”韩宗祥告诉记者,年1月,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走马上任,着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锚定徐村的发展路径,“当时我们摒弃了‘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发展路径,结合徐村特质和实际,经过一番探索和学习,确定了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走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需要广纳人才。为此,村干部和村民贡献自家院落打造了溪庐书庄、民俗小院、文学摄影小院、山海相恋影视传情小院、农文农武农家小院等12处文化小院,通过筑巢引凤吹响了文化艺术人才引进的集结号。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韩加君、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获得者赵军、男高音歌唱家杨博、著名影视媒体人王艺颖……入驻徐村的文艺界人士越来越多,文化小院也日渐红火起来,成为徐村对外展示的窗口。三年来,以徐村为题材的影视、诗歌、文学作品不断涌现,文艺演出、摄影展览等文化活动相继举办,成为徐村靓丽的文化景观。“桃花源诗社、朗诵社、艺术团……如今徐村的文艺范儿越来越足,村民们也都乐在其中,闲暇时间看看展览、听听小曲,生活十分充实。”韩宗祥说,这些小院把文化“种”到了村民家门口,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村振兴、文明风尚等主题的文艺活动和文学作品中,发挥寓教于乐的作用,如今文明新风尚已经深入人心,村民们对家园的认同感和满足感、自豪感也与日俱增。##_FORMAT_GT_####_FORMAT_GT_##以文兴产##_FORMAT_LT_####_FORMAT_LT_##推动优质资源加速“变现”文化搭台,产业唱戏。越擦越亮的徐村文化品牌不仅成为徐村人的自信源泉,也为徐村带来了流量和商机。每年四月份,“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徐村美不胜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纷纷涌入这座“桃花源”,看桃花、赏美景、游村庄。年4月,徐村首届“桃花源”艺术节开幕,在为期4天节庆中,众多市民游客涌入徐村,拉开了徐村发展文旅产业的大幕。年4月8日,徐村第二届云上桃花源艺术节吸引了10余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网上点击量达到了近30万;年4月5日,王台桃花梨花节徐村分会场开启,在为期5天的活动中每天都有精彩的节目上演,进一步提升了徐村的美誉度,徐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桃花源艺术节,不仅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带动了文旅业发展,还让我们看到了文化带来的溢出效应。”韩宗祥说,经过三年摸索,如今徐村更加坚定了文化引领发展的路子,“今年,我们强化了文旅产业配套,引进了高效农业园项目并利用现有池塘养殖观赏鱼,开展休闲垂钓、旅游观光,进一步推动徐村发展文旅产业。”嗅到徐村文化商机的还有36岁村民韩琪,在外工作近10年,今年他选择“扛着摄像机”回到村庄创建属于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他说,如今的徐村越来越美,加之文化内涵深厚,是内容创作的一片沃土。从短视频创作入手,韩琪在网络直播平台上创建了“徐村农民直播孵化基地”,通过拍摄村民的日常生活,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徐村以及徐村文化。##_FORMAT_GT_####_FORMAT_GT_##以文强村##_FORMAT_LT_####_FORMAT_LT_##让发展红利更多惠及百姓挖掘文化特色,做大文旅产业,充实集体经济,最终还是要让发展的红利惠及村民。近几年,徐村新建了多平方米的村民文化广场和平方米的文化剧场。剧场里安装了专业舞台和音响灯光设备,可容纳人。剧场内演出、讲座、培训、展览等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除此之外,徐村还开办了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含助老大食堂等,不仅可以为老人们提供方便、价廉、营养可口的午餐,还可以为老人们提供助医、助洁、助浴、助急、助乐等服务项目。为方便村民家门口就医,年,徐村村两委干部带头发动乡贤和村民踊跃捐款,建成了王台首家平方米中心卫生室,住院床位达到30张,村集体为每名村民每年购买50元医疗保险,凡本村村民在村卫生室住院均全额免费,让乡亲们尽享“小病不出门,大病不出村,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合作医疗”的优惠优质服务。“在王台街道和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大力扶持下,我们投资多万元打造市级生态美丽宜居新农村。”韩宗祥介绍,错水河景观打造、文化体育广场、美丽乡村排水沟、道路绿化建设及传统优秀文化历史长廊的建设将大大提升村庄整体宜居环境,展现村庄文化底蕴。村民物质生活的殷实和精神生活的富有,极大地提升了幸福指数。“现在的日子可比以前好多了。”说起如今的生活,67岁的村民韩洪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住得好、吃得也好,天天去活动中心聊天、画画、唱戏,还能看演出,没啥烦心事,每天都乐呵。”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692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