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属小龙的,今年九十多岁了。她老人家身体挺好,就是耳朵有点背,眼睛也更花了,所以,不能再给我们纳鞋垫了。
虽然奶奶现在不能纳鞋垫了,但由于她很有远见,早在前些年,她眼睛好,手头也有劲儿的时候,给我们纳了好多鞋垫,足足有一小皮箱,至少有五六十双!在把这个任务完成之后,她如释重负,说:你爸爸和你经常劝我别纳了,又费眼,又费劲的,好好歇歇吧。这些够你们穿些年了,我眼睛也看不太清了,颈椎也盯不住了,往后就不纳了。
正因为如此,到现在,我们一家人的鞋里,都是垫着奶奶纳的花鞋垫。这种手工制作的鞋垫,不仅舒服,耐穿,而且非常美观。我现在从事的是文物工作,从我工作的角度看,奶奶纳的鞋垫,是纯纯粹粹的文创产品。相关资料表明,绣花鞋垫的确是出自民间的一种手工艺品,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相传这种用千针纳成的鞋垫为民间喜悦祥和之物,传说中有消灾避难之效,可保佑主人。因此,奶奶千针万线纳出的鞋垫,针针含着情,线线连着意,包含着老人对后人的殷切期望和深切关爱,不禁让我心怀感动。
通过生活中的观察,我知道纳制手工绣花鞋垫,是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首先,奶奶要把家里积攒的旧棉布衣物剪开,用糨子一层一层均匀的粘在木板上,晒干后揭下来,这就是整块的袼褙,是做鞋垫的基础材料。然后,奶奶在袼褙上用铅笔画出鞋垫的模板,用剪子剪下来,再在一块干净的白布上剪下同样的一块,作为鞋垫的布面。在鞋垫布面上用铅笔画好想纳出的图案,就可以开始进入纳制的阶段了。由于奶奶没上过学,不识字,但极具艺术细胞,画出的“喜鹊登梅”、“牡丹凤凰”、“缠枝莲花”图案等造型简单、生动亲切、栩栩如生,质朴自然之风扑面而来。
纳鞋垫是个慢工细活,光有灵气,没有点耐性和静心,是做不来的。为了纳好鞋垫,奶奶除遛弯之外,在阳台上一坐就是半天,手中的五彩线,在鞋垫底布花样上,一针一针变成了五彩图画。针脚细密、结实耐用的鞋垫,就是这样来的。由于奶奶年纪大了,眼睛有时看不准,拿着鞋垫的那只手,时不时会被针扎到,甚至会流出血滴。爱写歌词的父亲深受感念,写了一首歌词,名字是《母亲的花鞋垫》。歌词是这样写的:
眯起老花眼,一针又一线,母亲端坐在窗台前,缝制花鞋垫。福字缠枝莲,吉祥的图案,还有健康和平安,密实更好看。时光在流转,一年又一年,母亲缝制的花鞋垫,垫在鞋里边。伴我闯天涯,陪我把路赶,催我回家来团圆,呼唤我凯旋。母亲的花鞋垫,感觉很温暖,时刻守候着我的脚步,闪亮在我的心间。母亲的花鞋垫,母子情相牵,即便是行走再远的路,走不出您的惦念。这首歌词,很快被作曲家谱曲,并被演唱。我虽然不会写歌词,但穿着奶奶纳制的花鞋垫,时时刻刻感受着老一辈的勤俭、慈爱和坚韧。穿着奶奶纳制的花鞋垫,就像听着奶奶的祝福,记着奶奶的期望,走在人生路上,我更有信心,更知感恩,走得会更稳健,更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