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符号选读七

肚兜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斗笠斗笠是遮阳避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棕丝等编织而成。斗笠起始于何时,已不可考,但《诗经》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说明它很早就为人所用。在古代,斗笠作为挡雨遮阳的器具,在山村水乡随处可见;到了现代,斗笠成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在中国南方的很多家庭,往往会在墙上挂上一个斗笠作为装饰。皇冠

古代皇帝佩戴的发冠。最初的发冠只是用以包裹发髻,有方便生活和美观修饰的双重作用。到了汉代,衣冠制度进行改革,冠帽成为一个人官职、身份和等级的象征,不同身份、不同场合所戴冠帽有严格规定。帝王在参加祭祀大典的时候要戴冕冠,在朝会和宴会上,一般要戴通天冠。

凤冠

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泥人面塑

泥人面塑是我国古老的一门汉族民间艺术,俗称捏面人。它以泥巴陶土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由于它的色彩丰富,造型生动,所以在汉族民间流传很广,深受人们喜爱。

花轿

花轿,也叫喜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一般装饰华丽,以红色来显示喜庆吉利,因此俗称大红花轿。

水烟袋

水烟袋即吸水烟的烟袋,中国传统的吸烟方式。下部有盛水的筒子,筒端有管可装填菸丝,另外有长直管,是吸烟的口。水烟袋多以白铜制作,亦有用青铜、黄铜或锡制作的。富家用水烟袋较为讲究,在烟嘴部分有以翡翠、玛瑙的,连接部分则用金、银镶嵌。在农家,水烟袋有以竹制者,往往也别具风格。

鼻烟壶

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携带。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但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筷子

筷子,古称箸,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牌坊

中国古代一种门架式建筑物。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多建于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或街道路口。在建筑上起到入口标志、行进导向、组织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其内容多为标榜功德,宣传封建礼教,如功德牌坊、节孝牌坊等。现今常在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街市路口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牌坊,以点景导向;在节日活动时,也常搭建临时性牌坊,挂灯结彩,以示庆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6781.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