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惜梦,你有故事,就来找我!你我虽未谋面,却能倾听你的故事,写出你的故事!作者:惜梦,情感文章原创作者!第一眼就相中了“喜上眉梢”的胸针,红梅、金羽,灵动且温暖。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它让我想起小寒的物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冬至之后,大寒之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已”,小寒,是一个渐渐寒冷的季节。在“冬至”里我们曾说过,物极必反,此日后,日照时间一天比一天长起来,至暗时刻已过,只是阳气初始,不及阴气的耗散,温度仍在持续走低,而最冷的三九天,也就在小寒节气中,这也是为何民间说“小寒胜大寒”。小寒也因此成为农民判断天气的标尺,所谓“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所以啊,我们还是盼着“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为了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不妨期盼小寒彻骨,耗散所有阴邪,他朝“牛”转乾坤、牛气冲天。不过,并非说,天寒地冻,万物就沉寂在一片衰败里,冬至日后,气温虽持续走低,草木难以萌发,却在朝着温暖的土壤不断生根,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生命的流动从未停止过,只为来年春天的生发,惊艳一场季节的芳菲,也给人间大地一片旖旎明媚。正如物候所说,一候雁北乡。这个时节,大雁虽然还在温暖的南方栖息,但是它们已经嗅到了阴阳逆转,阳气即将回升,蠢蠢欲动北归故乡。大雁是极出色的飞行家,秋去春来,从未失信。古人对候鸟的观察极其细致,它们也成为判断天气的重要依据。在中国古文化中,雁是禽中之冠,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全,是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雁是具有智慧、极忠贞的动物,它们一生只有一个伴侣,若伴侣不幸离世,另一只也会殉情或者郁郁而终,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便是元好问赴试途中,偶遇一猎人,猎杀了一只大雁,另一只虽逃出罗网,但悲鸣不肯去,后来撞地而死。元好问有感于此,遂买下这两只死雁,把它们葬在汾水岸边,并堆起石头作标志,称之为“雁丘”,并为此写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动物之情,尚且生死相随,难道殉情还只是古老的传说吗?二候鹊始巢,说的便是我们熟知的喜鹊。虽天寒地冻,喜鹊还是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喜鹊是适应能力很强的鸟类,回身四周,不难发现,林叶间四窜的身影,还有清晨的鸣叫将我们唤醒。若是偶然发现一只喜鹊立在自家窗台欢唱,一时间“喜上眉梢”,觉得今天定然是有好事发生的,毕竟喜鹊亲自来报喜了。民间有画鹊兆喜的风俗,若是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无一不是美好的祝愿。三候雉始鸲。雉便是野鸡,古诗云“暮宿红兰暖,朝飞绿野寒”,幼年时听父亲提起过,是很漂亮的禽类,只是现在不大常见。小寒渐尽,时节接近四九,在山中的野鸡也觉察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只是“雉”善走,不能就飞,羽毛可做装饰品。小寒时节,就像是黎明前的黑暗,进入水雷屯卦的时空,是最艰难、寒冷的。但是,万象都在萌动,集聚着力量、暗涌着欲望,等待喷薄而发的时刻。所谓“屯”,即“屯聚”,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若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硕大的因果得成,终归是要隐忍、等待和积聚的,待时机到来,万象更新,得偿所愿。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小寒)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从饮食养生的角度讲,要特别注意在日常饮食中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除了吃,保暖、泡脚、锻炼都不可落下,强健的体魄,才能让你行至更远的远方!愿这个最冷的季节,有人与你抱团取暖,即使没有,也有飞雪、梅香,慰藉风尘。-END-本文由惜梦原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