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61215/5117684.html文/大商在线、孙礼耕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要我帮他修改一份年终述职报告。我帮他改了以后,他给我的反馈是:领导对他修改后的报告大加赞赏。那么修改前与修改后有什么不一样呢?修改前他自己写的报告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今年的工作总结,第二部分是下一年的工作计划。但是他这个报告里面没有结论。结论是问题的核心,没有结论就抓不到事情的重点。所以我把他的报告进行了修改,让报告有了思想。比如,他之前的标题是工作总结,我帮他把标题改成了基于xx项目的工作汇报,虽然只是一个题目,但是这能够让别人直接看到重点,你上年到底做了什么项目。在平时的职场中,我们可以用归纳法来进行信息提炼:归纳法通俗来讲,就是根据事物的特性进行分类概括。放到我们要讲的内容当中,是在筛选、整理信息的基础上,找到信息之间的共性。举个简单的例子:麻雀是鸟,它会飞,喜鹊也是鸟,也会飞,那么我们能说明所有的鸟都会飞吗?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因为鸵鸟也是鸟类,但是它不会飞。归纳法虽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方法,但是一定要保证所有要素都已经包含进来,如果还缺少一部分要素,那么结论就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找到所有的要素呢?答案是找共性。在这里我列出了两种方法,先来看第一种方法:描述性概括。描述性概括,指的是找到事物属性上的共同之处。如果你要整理自己去年都做了些什么,那么你要先分类,因为一个人做的事情太多了,先分成工作、生活和学习等等。这就是事物的共同属性。再来看第二种找共性的方法:行动性概括。行动性概括指的是事件结果的共性。归纳法其实是进行总结的过程,从开始将要素进行分类,分类之后进行推理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找不到结论,但我们可以向别人询问事情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在推理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图示画出来,然后自己往结构上添加要素,每当我们向上推理一层,我们就要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的结论,这会帮助我们得到更多的信息。如果是做一个述职报告,那么工作得到的结果才是我们的最终总结。举一个大家很可能会遇到的例子:你想要的升职加薪。这个情况的大前提是:这个岗位匹配的薪资就是这个要求;小前提是,你自己符合的要求,结论就是你自己满足了要求,那么你就可以胜任这个职位。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前提一定是无可争议的,如果你的上司不认同大前提,他觉得还有更高的要求,那么结果很有可能是失败。所以,在提出三段论之前,你一定要确认自己所了解的大前提跟公司制定的大前提是否一致。同样,小前提也必须是事实,如果一个人学了一点Photoshop他就说自己能胜任公司的后期处理工作,那必然是不能使人信服的,但是如果你之前的工作包含这一部分有过很多年的后期经验,那小前提就成立了。通常来讲,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有两种:一种是,大前提是主观的判断。举个例子,如果一位男士对一位女士示好。他给出的大前提是:这位女士需要一位温柔顾家品行好的人,小前提是他自己就是这种人,所以他的结论是女士应该跟他结婚。但是这位女士很可能会拒绝他。因为她的大前提跟男士的大前提是不一样的。第二种是:大前提包含的信息非常冗杂。很多时候会让人连大前提都不想听完,更别说结论。所以,在引用大前提的时候尽量规定一个通用的标准,大家得接受你的大前提。其次,大前提内容不要过多,要有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