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君平
来到槐树洼,是下午6点多。朋友说,早七点,晚七点,是李书林喂鹤的时间。
夏日天长,西斜的太阳还像火烤。坐在李书林诊所门前,喝一会儿茶,老村医站起身来,说:“时候到了,咱去喂白鹤”。说着,他提起装杂碎小鱼的网兜走在前面。两个刚放学的孙娃蹦蹦跳跳跟在左右。
这天,李书林穿一件黑蓝色吊带裤,白色的短袖衬衫扎在腰间,头戴一顶镶有黑边的乳白色草帽,好像要去参加什么重要仪式,人显得格外精神。我们沿杂树青草遮掩的窄窄山道,绕过一片苍翠蓊郁的大竹林,来到山下那清流淌淌的鹳河水岸。
两个小孙娃帮着爷爷,很快将碎鱼抛撒河岸水边。李书林直起腰,手搭凉棚,望望蓝盈盈的天空,说:“走,白鹤就要回来。人多,白鹤是不会来吃食的。”李书林年逾七旬,身板硬朗。在他看来,白鹤是仙鸟,鹳河水岸的大竹林,是千只仙鸟的“家”。
多少年了,竹林栖息的白鹤、鹳鸟、白鹭等,已与他结下深深情缘。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逢夏日,隔三五天,他都要买些小鱼小虾,去喂那些让他心心念念的鹤鸟。回途路上,李书林述说着他与白鹤的故事:有年夏天,他发现有饿死的鹤鸟,感觉一定是食物不足。因此,便开始用小鱼小虾,去填补鹤鸟饥饿的肚子……我们说着走着,不觉登上一座不高的山头。
人在高处,看夕阳染红的蓝天翠峰;看绿水落霞组成的壮丽画图,静静等待鹤鸟的归来……“来了,来了!”一会功夫,但见一只只白鹤、黑鹳排成队列,自西北天空姗姗飞来。十只、八只、三五十只,这些让蓝天白云充满灵动的神姿仙影,在竹林上空飞翔、盘旋,灿烂霞光为它们的仙影,镀上一层亮亮色彩。
这群还在天空舞蹈,那群已降临竹林枝梢。鹤鸟越来越多,葱翠竹林梢顶,像绽开朵朵玉兰白花。站立老李身边,瞅一眼李书林深情眺望的样子,感觉仙鸟已进入他*魄里了。他面目慈祥,眯缝老花双眼,如痴如醉,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我在想:鹳河之所以谓之鹳河,必与水鸟有关。无论是“鹤”是“鹳”,当同属一族。看来,鹳河当是它们的故乡。
李书林告诉说,自那年他与几家乡邻负责百亩大竹林管护,便把心思用在这些仙鸟身上。作为护鸟人,他爱竹,爱鸟,从中享受不少乐趣。竹林一天天扩大,鹤鸟一年年增多。由几十只到百余只,上千只。
在他心中,照看这些仙界精灵,如同他家养的鸡鸭,有责任,有情趣。现在,遮天蔽日的大竹园,连同四周的丛树密林,为各种鸟类生长提供了优渥的环境。竹林中,有白鹤、黑鹳、白鹭、杜鹃、白头翁;有麻雀、斑鸠、喜鹊;还有雀鹰、游隼、乌雕、大、鹊鹞一类凶猛鸷禽。
我想也许李书林说不全这些鸟类的名字,但几十种鸟类,在此安家栖息,让大竹林成了鸟的天堂。晨昏有暇,李老汉喜欢到竹林河岸走走,看看鸟巢,听听鸟音,心中便若春水滋润,尤为舒畅。水清清,山愈静,叽叽喳喳,啁啁啾啾,或清脆悦耳,或苍劲浑厚,此起彼伏的鸟音,如音乐演奏,丝竹和鸣。
他说:“常到这里走走,会让人多活几年”。白鹤喜欢在竹林枝梢筑巢,育雏。遇异常天气,老汉首先想到的是林中的鹤鸟,尤其是巢居枝头的幼鹤。
一次,狂风暴雨持续一夜,翌日天晴,他赶早起床,钻进密不透风的大竹林,巡视,仰望。眼见几只幼鹤匍匐在地,挣扎着站不起来。便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将幼鸟捧于胸前,仔细观察后放入小纸箱内。带回家喂水喂鱼,精心照料。
一个月过去,小鹤鸟能飞了,才让孙媳、孙娃帮着送入竹林。眼盯着小家伙一只只飞上林梢……李书林与鹤鸟,如同对待儿孙,时间弥久,感情愈深。
他说,每次外出,鹳河上下,丹江岸畔,只要见有鹤鸟的地方,必会多看几眼。觉得这些仙鸟,都是从他大竹林里来的。太阳落山,它们就会结伴而归,回他们的竹林之家。每当他带着鱼虾,给鹤鸟送食,总有鹤鸟在头顶盘旋,嘎嘎鸣叫,上下翻飞。
此时,他会躲到一旁,像目睹孙娃们大口嚼食他送的美味,喜不自禁。在李书林看来,仙鸟白鹤能在他大竹林筑巢繁育,是上天垂念,灵鸟眷顾。村庄有灵气、添吉祥。
李书林自小生长的槐树洼,是祖宗留下的风水宝地。玉带般的鹳河,绕村而过,翠峰峻峦,水绕山转,伴随生态改善,村庄越来越美。山水献瑞,万物有灵。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鸟一兽,都是村庄成员,都当珍惜呵护。
那年,他行医外出,一回家发现有人夜间砍伐了他的竹子,还有人用网罟捕获他的白鹤,便气不打一处来。平时温顺的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找那些人论理,表现出一种要拼命的样子。
事后,索性在竹林搭个窝棚,挟了被子,在竹林陪伴鸟兽睡了一个多月。在写这篇文字时,从一份资料上我发现这样几个数字:目前世界上,已有种鸟类灭绝,其中有三分之一灭绝于近50年的时间内。
如今仍有种鸟类濒临灭绝。
李书林也许不知道这些数字,但在他朴素的认知里,爱护自然,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在李书林看来,槐树洼是鹳河水岸一个村庄,鹳河是丹江主要支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和核心水源区。
呵护好这里的山水生灵,是每一个渠首人的责任。那年,李书林与鹤鸟的故事,引起县林业部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