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张艳北京报道
4月1日上午,《喜鹊窝》新书首发暨赏读会在北京成功举办。该书是由资深出版人海飞、知名绘本画家杨鹁联袂创作的原创绘本。围绕其现实意义和出版价值,以及我国原创图画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秦文君、张明舟、陈晖、阿甲等图画书研究专家、作家、阅读推广人进行了热烈讨论。
出席本次赏读会的有: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原副主席、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中国分会原主席海飞;著名绘本画家、《喜鹊窝》图画书作者杨鹁;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资深出版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刘海栖;著名出版人、安徽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克文;以及其他出版社领导、文学漫画组织领导、作家、出版人等30余人。与会嘉宾从不同角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本书文字作者海飞、图画作者杨鹁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创作过程和感悟并表示感谢。
《喜鹊窝》构思巧妙,以小见大,以孩子感兴趣的喜鹊窝为切入口,讲述了一个生命教育的大故事。小主人公沙娃生活在大漠的绿洲里,他和白杨树上的喜鹊们是好朋友,他一直想知道喜鹊窝里面到底长什么样,却一直没有机会。最终沙娃在被沙尘暴摧毁的白杨树下满足了好奇心,鹊飞蛋打的窝里竟然还有一汪沙泉水……此后沙娃随家人搬家,父亲告诉他要走向沙漠,“人进沙退,沙进人不退。”
小鸟窝里藏着生命教育的大主题
在研讨会上,海飞深情回顾了自己25年的大漠生活经历,并表示人类和大自然的斗争是永恒的,只有敬畏大自然,才能敬畏生命,《喜鹊窝》是海飞讲给孩子的生命故事。
当沙娃手捧那个滴水不漏的喜鹊窝时,也是他的家园在沙尘暴中遽然毁灭时,这种命运的重叠给了沙娃和读者更大的震撼,也给了生命以无限的希望。
张炜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诠释了《喜鹊窝》的魅力,他认为:“《喜鹊窝》里画的一潭潭绿水,是生命绝境里隐藏的一个一个大美、大希望,也是大未来。”王立*也指出,通过一个小小的喜鹊窝,这本图画书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绘本承载了大的天地观
“我在西北当了25年兵。在沙漠里生存很不容易。人们生活的地方就和沙漠挨着,我去的乡叫大沙乡,房子和沙漠一墙之隔,当时觉得很神奇。我曾在腾格里沙漠待了半个月,碰到六天沙尘暴,回到家我老婆都不认识我了,嘴唇裂了,最想喝水,但水淡了不行,得有盐。沙尘暴给人的最大感觉是好像把人塞到了搅拌机里,耳朵、嘴巴、鼻子里全是沙子,几乎不能呼吸。”海飞讲述自己曾经亲历的沙尘暴,没有亲历过的人是感受不到的那种痛苦的。他说写《喜鹊窝》这个故事的初衷,就来自于此——敬畏大自然,敬畏生命。
“这种人与自然的宏大主题如何与当代的孩子进行连接呢?”阿甲认为《喜鹊窝》的写作视角很巧妙,“它不讲人类破坏大自然的影响和后果,而是选取孩子破坏喜鹊窝的后果这个点——破坏了喜鹊窝就等于毁坏了自己的家园,潜移默化地让孩子去感同身受,它找到了和小朋友,和童年的连接方式,这必然是作者是长期积累的效果。”
张明舟高度评价了绘本承载的内容厚度和深度,他说:“《喜鹊窝》体现了海飞主席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他对生态、环境、人文、价值传承等等方面,有很多很深的思想在里面。”而同时,《喜鹊窝》这部作品本身,也是中国原创图画书里的“生态表达”。
陈晖对《喜鹊窝》的意义也进行了深入解读。在她看来,关于生态文明和人文关怀的蕴含让这本书有了深度和高度,而关照儿童生活的一种温暖的情感打动了她。
把重大主题转化为一部优质的原创图画书
《喜鹊窝》作为中国治沙故事的缩影,尝试用绘本的形式讲述中国现实故事,给孩子种下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