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诗与思的斑斓盛宴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李魏

每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的新书推介,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都不会缺席。从大部头的文学长篇到地方特色浓郁的儿童文学,作家不经意就透露了其勤奋和创新求变的爆发力,以及他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贯笔风。

年是张炜的《你在高原》获得茅奖10周年。在过去的一年里,他有两部新作面世,一部是迄今唯一的非虚构长篇《我的原野盛宴》,也是他所认为的在这一时间向度上个人最满意的作品;另一部关于苏东坡,是作家研读成果的讲义集结,囊括了对这位同样高产的“千古一人”的史实与行迹、思想与艺术的独见。

在日前青岛举行的阅读分享会上,张炜再度重申了他的创作观,一如他在作品中所呈现的那样:文学既是浪漫的事业,又是质朴的事业。文学的一生,应当是追求真理的一生、向往诗境的一生。

一个年纪有一个年纪的文章

回顾11年前面世的万字的《你在高原》,张炜依然感慨于如此巨大体量的劳动,“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抱负,能够起意写那么巨大的篇幅,万字,原稿有万字,今天回头看,那仍是令我恐惧的巨大劳动,当然也很过瘾。”他说,一个人在有体力、有一定创作精力的时间交汇点上,没有多少个22年能够拿出来对付这样的劳动,所以也会对那时的自己感到惊讶,而现在想来,回头再走一遍曾经走过的路,能不能写得更好呢,他并没有把握。

“所以,一个年纪有一个年纪的文章。正好是在那个年纪,才能写出那样的作品。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可能都不是那个味道了。”张炜说。《我的原野盛宴》也是这样,它的写作时间恰恰契合了作家当下的状态,因此它的读者群也比较特殊,除了家长和孩子共读,更主要的阅读群体来自一些经历过很多事情的过来人,读这本书让他们感怀动容,与作者共情,每每得到如是反馈,都令张炜颇为欣然。

张炜说,生命就像是一条河流,河流很长很宽,有的河段波浪翻涌、咆哮,泥沙俱下,搬运力很强,但每个河段都有自己的风景,“你也不知道哪一段对这条河来说更重要……”

非虚构创作难在真挚与华丽的统一

在《我的原野盛宴》中,张炜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乘着记忆的时光机回到当年,从童真生活写起,重新审视海边林野间度过的难忘岁月,以工细的笔触再现半个世纪前的滨海荒原。他称这是一部自传体的非虚构作品,一部有关自己少年生活的报告文学。而在他走了40多年文学之路后,才终于有了一份自信、从容和笔力,来书写这样一部作品。

从《古船》《刺猬歌》《独药师》到《少年与海》《寻找鱼王》,都可以看到张炜着力追求真善美的篇章。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曾评价《我的原野盛宴》:“它是这些年来写大自然最好的作品,没有之一。”张炜用他的童心视角,关照胶东半岛众多生物,那里的山川海滩、风花雪月、飞禽走兽、风俗人情,都深深扎根在他的记忆里。

书中逼真描绘了多种动植物,蒲公英、白头翁、长尾灰喜鹊,蓖麻,会思想的芦苇……堪称一部“海角动植物志”、一场真正的原野盛宴。有评论家将此种自然主义文学的开拓与《瓦尔登湖》《寂静的春天》媲美,其间充斥着张炜对现代化进程中被忽略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的反思。

不过对张炜而言,更注重的是对客观事物、自然环境以及真实细节的呈现,这也是非虚构创作比之虚构写作更困难的地方。非虚构的作品既要真实,又要有文采,不能矫情,要朴素、真挚,还要“华丽”,这种真挚与华丽的统一所造就的审美也将影响读者形成基于真实的全新的阅读体验。而那些被搬动的往昔的细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来源于真实的记忆,它们将作为素材,仅提供一次性的使用,因为作家绝不愿重复自己。张炜说,他要极力还原和打磨的正是这些只在其作品中呈现一次的细节,阅读者最终记住的,也将是这些独特而真实的细节。他要让它们重新发亮,而在《我的原野盛宴》这本书中,他做到了。

写苏东坡意在破解现代诗接续传统的难题

人们对于千古人物苏东坡的喜爱,并不令张炜感到意外。这位北宋大文豪的创作产量高,又常常以文字记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趣的事,他的确太丰富、太有趣了,正可以用“斑斓”来描述。自然,有关他的谈资也更多,其诗酒风流在这个物质的时代释放出更大的魅力。但张炜并不认同将苏东坡的故事全盘通俗化,史实与行迹,思想与艺术,这是他在《斑斓志》中要打捞还原的苏东坡的一生。

这本书不是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那样个性化的人物传记,也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文字。张炜以十数年深研之功,围绕诗学、写作学、文学批评、作品鉴赏、历史钩沉及社会思潮溯源等领域进行综合探究,书中循诗人的生命轨迹,立个与众不同的标题。据说为此他用20多年时间遍览苏轼的文字著述,而这本书,算是大规模阅读的一个“副产品”:“一个当代写作者对一个古代写作者的全面接触,包括通常意义上的学术及其他,都要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读作品最终还是读人,苏东坡的全部文字都通向了他这个人。真正进入东坡浩瀚的作品才发现,以前自己有关诗人的印象与认知是多么肤浅。”

写这本书的初衷,源于一个困扰张炜20多年的难题,那就是现代诗如何接续和传承古诗词传统的问题,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现代诗的一个不能回避的大难题。你无法将两种不同的材质生硬地拼接起来,或是焊在一起。一直没有中断诗歌创作的张炜试图在苏轼那里寻求答案。而他的最新长诗《不践约书》也在年初面世,探寻超越传统意义上的诗歌概念和边界。这位从来不乏激情的浪漫主义的写作者,从未停止过自我革新与突破的脚步。

本文来源:青岛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5170.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