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恋,童年的树,忘不了那段

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继续猜猜这是什么花?

“苦恋”,童年的树,忘不了那段沁人心扉的幽香!

记得小时候,大姐给我出个谜语,谜面是:“北地有一群贼,一刮风,噗噗腾腾乱打捶。”(打捶是打拳的方言)

这个意境奇特的谜语我猜了半天也没猜到,最后她揭晓谜底:楝楝豆。

楝楝豆,其实是楝树果实的俗称,学名“楝实”。

从那时起,光秃秃的楝树树干上,楝楝豆在寒风中摇摆,互相碰撞,落地时的噗噗作响的情景就深深的植入我脑海中,并时常浮现出来。这也是小时候在农村老家,深秋时节司空见惯的场景了。

楝树,对于我们那个年代在农村成长的孩子来说,承载了太多美好的记忆。姿态优美,枝条秀丽,每年初夏,准时开出散发着浓郁香味淡紫色小花的楝树,是一种有趣味、有颜值、有用处的本土树种。

爸爸是木匠,总要跟各种木材打交道。耳濡目染,我对各种木材也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槐木质地坚硬,黑*相间的纹理奇拙古朴;松木有红松白松之分,纹理明朗流畅,且时刻外溢着香气;桐木质地松软,木纹都是长长的,不纠结不纠缠,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但桐木只用做板材,不能用来做骨架。在各种木材中,我觉得还是数楝树的纹理最漂亮。仔细看那粗而美的纹理质地,你会发现由外到里依次泛着白玉、*金和红铜一般的光泽。楝木因质地轻软,施工容易,是充当建材,制作家具、农具等各种器物的很好材料。

《山海经·中山经》上说:“历儿之山,其上多栃木,其实如楝,服之不忘。”《山海经》一书虽然记载有很多种树木,但是全书提到楝树的只有这唯一的一句,还是用来类比其他树种的。以此可以推断,至少在那个时候,楝树已经在我国普遍生长,普通的就连大量记载树木的《山海经》都懒得记上一笔。

查资料才知道,楝树,通称苦楝,在酸性土、中性土与石灰岩地区均能生长。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碱、耐瘠薄,适应性较强。可能正是这个原因,楝树在我国广泛分布,北起河北,南至两广,都有普遍的种植。我们这里叫楝树,江苏那里叫紫花树,到了广东就称叫森树了。

这几十年来,随着速生杨的大量引进推广,各种本地杂树越来越少种植,楝树更是越来越少见了。不但是城里,就是农村,也鲜能看到楝树的身影。以至于类似于我这种怀旧狂,偶尔发现一颗楝树,就会驻足良久,左欣右赏,拍照留念。

速生杨树每逢初夏带来漫天飞“雪”,迷的人睁不开眼睛,呛的人直咳嗽,还可以引发呼吸道和皮肤过敏等疾病。水性杨花,是多么糟糕的一个词啊!速生杨取代了本地杂木,不由得让人联想到白条鸡取代本地柴鸡。一茬一茬的饲料喂养的速生白条鸡的端上百姓的桌,怎么也吃不出散养柴鸡的鲜美味道,同时把大量的抗生素带入人体。据说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按需培养这些肉食,能让白条鸡长出更受顾客欢迎的多条鸡腿或鸡翅来,想想都可怕。用饮鸩止渴来形容这种替代太重了点,但还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楝树的皮是黑褐色,布满了小米粒般大小的浅色斑点,活像是熟透的棠梨的果皮。老成的楝树,树的皮肤就有了一道道纵向皲裂了。

楝树的叶子呈卵状,边缘有锯齿状,叶面光滑油绿,像羽毛那样对生,整齐的排列着。每一组叶子都是平整的,看起来漂亮干净。我小时候的农村,楝树叶子有个让现在的小朋友想象不到的用途,就是逢年过节用来覆盖走亲访友提的油馍篮子。揭开覆盖在油馍篮子上的一层层楝树叶子,油馍的香味就扑鼻而来。所以之后每当看到油馍,就很自然的想到楝树的叶子。人在童年时的记忆就是这么顽固,难以抹去。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云:“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花信风,就是应花期而来的风。楝花,在每年的暮春之际应时初放,又在初夏之时准时凋谢,零落成泥碾做尘,玉殒香消。不由得不让人想起红楼梦里那位伤感多情女子,吟咏起《葬花吟》来的悲怆情景。

每到4、5月份,楝花盛开。细看楝花,整体紫白相间,中间的花蕊活像一颗丁香,细小的花瓣酷似五根手指,四周弧形向后伸展开来。一朵朵小花组成一团团锦簇的紫白花团,在油绿的叶子衬托下,惊艳异常。花香随风四散,沁人心扉。北宋文学家谢逸诗云:“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古今很多文人雅士吟诗作词咏楝花,每首都很优美。

杨万里“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王安石“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陆游“丝丝梅子熟时雨,漠漠楝花开后寒。”“梅子生仁已带酸,楝花堕地尚微寒。”杨慎“雨砌风檐堕楝花,虫书鸟字遍晴沙”。

近人俞平伯有《楝花》诗二首专咏楝花:

其一

此树婆娑近浅塘,繁英飘落似丁香。

绿阴庭院休回首,应许他乡胜故乡。

其二

天气清和四月中,门前吹到楝花风。

南来初识亭亭树,淡紫花开细叶浓。

楝树全身是宝,除了木材可以做建材和器物之外,鲜叶可作农药杀害虫,根皮可驱蛔虫治疥癣,楝实做成油膏可治头癣,果核仁油可制油漆、润滑油和肥皂。

像其他植物一样,春华秋实,楝树果实成熟也是在秋天。楝树的果实一串一串的,有点像葡萄,但是没有葡萄串子那样的密实,而是稀疏的几颗或十几颗为一串,也不似葡萄那样透亮多汁,当然更没有葡萄的美味。你如果肯尝一尝,就会知道,楝树的果实和楝树的全身一样,都是苦味涩的味道。成熟变成淡*色的楝实,你如果肯剥开外皮,还可以闻到一股臭味。但是楝实却可以成为一些名贵动物或神兽的美食。

《荆楚岁时记》云:“獬豸食楝”。“獬豸”是传说中生性忠义正直的一种神兽。《庄子·秋水》中曾提到过凤凰的雏鸟“非练实不食”。《淮南子·时则训》云:“楝实,凤凰所食。”另外灰椋鸟、灰喜鹊、白头鹎、金翅雀等等也常常取食楝实。古书中“楝”字多写成“练”字,以至于我常常怀疑,那个“捣练子”的词牌名,是不是因捣碎楝实的劳作而起的。

家穷人丑,农村户口。那个时候在我们农村,不要说没钱,即使有钱,物资短缺的年代,也没什么玩具可买。农村的娃娃都是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制作各种玩具,楝实就天然的成了他们饶有兴味的玩意儿。三两个小朋友,爬到楝树上,摘些楝楝豆,做“弹窑”和“丢窑”的游戏。

《图经本草》载:“楝实,即金铃子也。”成熟的楝实变成*色,确像一串串金色小铃铛,剥掉果肉,就露出它坚硬的内核。有人说,把这果核打磨后串起来,可以做成精美的手串,只要你下功夫,据说还可以盘出漂亮的包浆呢。“苦恋”手串,我看靠谱,有动手能力朋友可以试试,说不定还可以成为一个不错的商机呢!爱情事业双丰收或未可知呢。

楝树的树干上常常生活着一种昆虫,都长着两对漂亮的翅膀,就像穿着古装戏里的戏装,还装饰以黑色的圆点。特别是它们的“内衣”,花花绿绿,多姿多彩。这种小昆虫能跳会飞,因跳跃能力奇强,俗称蹦蹦猴,还有的地方叫“花姑娘”、“春蹦蹦”、“花蹦蹦”。你用手触它,它不想逃走时会麻利的左右移动。油炸了可以吃,我小时候吃过,挺香的。据说这种昆虫学名叫斑衣蜡蝉,靠刺吸楝树的汁液为生,长的虽然漂亮,也算是害虫,看来吃了它们也没什么可惜的,为楝树除害嘛!

楝树这种土生土长的树,浑身是宝,可近来为什么越来越少见了呢?这里有一个不太美丽的传说。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未发迹之前穷困潦倒,一天在楝树下休息,熟透的楝实一颗颗掉落下来,砸在他的脑袋上。这位真龙天子很生气,对着苦楝树骂道:“你这坏心的树,会烂心死过年”。天子当然是金口玉言,诅咒应验了,从此每年过冬,整株树就凋枯败落,到了春天才有起色。因为苦楝被天子诅咒过,再看它冬天时那副衰败的样子,加上全身上下里外都是苦涩滋味,并且它的名字“苦楝”与闽南语的“可怜”读音相近,人们认为苦楝是一种不祥之树,因此许多人家的宅院园庭里不再不种植苦楝。

当然,上边的故事只是个传说,听听就好。楝树是落叶乔木,到了秋天自然会落叶,到了冬天就只剩光秃秃的树干挂着没有落地的果子,这是很自然而然的事。细究楝树减少的真正原因,应该是速生杨的广泛推广,挤压了包括楝树在内的杂树的生存空间,至少在北方是这个原因。速生杨尽管木材也不比楝树的材质优良,但是因为生长速度快而被广泛种植。急功近利的人们,不惜承受每年春夏之交杨棉的严重骚扰甚至火灾的隐患。对乎?错乎?

“苦楝”和“苦恋”谐音,所以有些地区也把楝树当作爱情坚贞的象征。在南方地区,苦楝树常和相思树比邻而种,取的便是“苦恋”配“相思”的美好寓意,这也算是对被那个不美丽传说污名化之后的些许补偿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gx/442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