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朝阳的那面
所有的智慧都悬挂在朝阳的那面
所有的心情也邻近阳光
这几乎就是一种医学
在冬天,你总走在那一面
有人总坐在午后的街上
就像插图出现在书中
这几乎包含了种种医学
在你失去年轻又不太年老的时候
在生活的玻璃后面有我的眼睛
在日子的树林中却没有我
我看见你正携影疾走
也将看见你
更快地坐进阳光之中
我在街上轻声叫嚷出一个诗句
在干得发白的草地上我唱起
……一首情歌
噢风起日暖水流平缓
还有野云和声
很久和很远
太阳融会了所有的热望
这是初冬
世界上最善良的市长和
他们的法兰绒上衣
在萧索的街上
散布温暖和谐与平静
我独自站着,像昨日
静物画里那只标本老鼠
我在街上轻声叫嚷出一个诗句
瞬息滚过街顶的广告音乐
给人遗恨
即使小草折断了
欢乐的人生
我也已经唱出了像金色的
圣餐杯那样耀眼的情歌
满脸通红
SylviaPlath
这时候我仅仅觉得一种可悲
它立刻涌上心头漫过嘴唇
这时候不过是有人收拾了一片薄薄的风
(她的美德超过了我)
浓云欲滴失落在
*昏街的白石路面上
我想为整个树林致哀
用最轻柔的声音
(布满泪水的声音)
唱她经常的微笑
唱她飘飘洒洒的微笑
她在三十一岁死去心满意足
她的尸体以及灵*
都是沿街出售的紫色浆果
她的呼吸凝结在诗里
也变得暗红
细密的雨和燃烧的灯光
在夜晚融成一片树林
人们都回头观望美丽晶亮的
树林
她高谈死亡也默想它
我看见一道紫色的晚霞
想起她们偶然的死去
她的影子这样清晰
慢慢地靠向我的身体
对了,吉特力治
对了,那是一种教条
就在我早餐之后
耳目清新的认识里
也还是这样
懒于思想或者易于感情
软弱、恐惧或者无知伪善
伊甸园或者男人女孩
死于一吻的疯狂
或者斯特兰斯基的理性
我们视为神圣的无数种敬祭
我们吟咏了多年的每一寸光阴
泥土和岁月紫罗兰茎
水在抖动,野天鹅浮游
中子在原子里抽泣
在我们听说了你沉思了你的午夜
全部地变成教条
变成一所围住我呼吸心跳的小屋
如果我抬起手
推开窗要一点儿
外面的空气
得了,这也是教条
美国妇女杂志
从此窗望出去
你知道,应有尽有
无花的树下,你看看
那群生动的人
把发辫绕上右鬓的
把头发披覆脸颊的
目光板直的、或讥诮的女士
你认认那群人,一个一个
谁曾经是我
谁是我的一天,一个秋天的日子
谁是我的一个春天和几个春天
谁?曾经是我
我们不时地倒向尘埃或奔来奔去
挟着词典,翻到死亡这一页
我们剪贴这个词,刺绣这个字眼
拆开它的九个笔划又装上
人们看着这场忙碌
看了几个世纪了
他们夸我们干得好,勇敢、镇定
他们就这样描述
你认认那群人
谁曾经是我
我站在你跟前
已洗手不干
死亡是一种球形糖果
我不能一坐下来铺开纸
就谈死亡
来啊,先把天空涂得橙*
支开笔,喝几口发着陈味的汤
小小的井儿似的生平
盛放着各种各样的汁液
泛着鱼和植物腥味的潮水涌来
药香的甘苦又纷陈舌头
死亡肯定是一种食品
球形糖果,圆满而幸福
我始终在想着最初的话题
一转眼已把它说透
可以死去就死去
纸鹞在空中等待
丝线被风力折断
就摇晃身体
幼孩在阳台上渴望
在花园里奔跑
就抬脚迈出
旅行者在山上一脚
踏松
就随波而下
汽车开来不必躲闪
煤气未关不必起床
游向深海不必回头
可以死去就死去,一如
可以成功就成功
温柔地死在本城
白羽的鸽子打扮成喜鹊飞近晒台
黑羽的妆成乌鸦也随后而至
它们用细细的绳索套住了我的身体
衔住两头编队操演传开一片笑嚷
我在它们的足点里悠悠起舞
微微颔胸,摇摇裙摆
我的皮肤在晨光下丰满耀眼
散发着愈来愈浓的鲜荔香味
当有人走过大路,群鸽带我跃起
人们争看我睡梦似的眼睛和手臂
我看见自已实现了在屋顶盘飞
并叹息墙不够红润显得发青
我的这些孩子会把我带回家里
我猜它们会轻轻放在窗外抽去绳索
乌鸦驱赶喜鹊,喜鹊追逐乌鸦
我不再醒来,如你所见、温柔地死在本城
沙堡
走过山岗的
鱼
怎么度过一生呢
长出手,长出脚和思想
不死的灵*
仍无处问津
做官就是荣誉
就能骑在马上
就能找到水源
为什么沙粒纤尘不染呢
也闪烁发光
也坚固像星星
卡在心头
最接近答案是在井旁
但我们已退化
暗感水的寒冷
教孩子们伟大的诗
当我
带伞来到多雨的冬季
我心里涌起这样一种柔情
——教孩子们伟大的诗
教孩子们喜爱精辟的物语
车站外的灯光是昏*的
墙壁是陈旧的
地上是冰湿的
我和我心中的我
近年来常常相互微笑
如果我的孤独是一杯醇酒
——她也曾反复斟饮
我有过一种经验
我有一种骄傲的眼神
我教过孩子们伟大的诗
在我体质极端衰弱的时候
陆忆敏《墨马》手迹
墨马
心如止水
在鬃须飘飘的墨马之前
碎蹄偶句
叩阶之声徐徐风扬
携书者幽然翩来
微带茶楼酒肆上的躁郁
为什么
为什么古代如此优越
荒凉的合色
使山水迹近隐隐
也清氛宜人
避暑山庄的红色建筑
血红的建筑
我为你远来
我为你而宽怀
我深临神性而风清的建筑
我未虚此行了
我进入高墙
我坐在青石板上
我左边一口水井,右边一口水井
我不时瞅瞅被榆木封死的门洞
我低声尖叫
就好像到达
我随意流出我的眼泪
我见到了古风
就好像我从来祈见于它
这陈旧的荒冡
就好像我祖先的剩日
我所敬畏的深院
我亲近的泥淖
我楼壁上的红粉
我楼壁上的*粉
我深闺中的白色骷髅封印
收留的夏日,打成一叠,浓墨鉴收
它尚无坟,我也无死,依墙而行
我坐在光荣与梦想的车上
我坐在光荣与梦想的车上
去到无论哪个远方
我以不变的姿势祈祷
向同一个方向等待
看上去我就像一团
就像痴者
具有平板的容颜
在人群中穿行而不被灼伤
世事在我袖旁风流云变
慢慢地到了秋天——
秋天我慢慢流到岩下
并站起身来
到城市中购置新的产业
我要织布很大一片寂寞
年终
记住这个日子
等待下一个日子
在年终的时候
发现我在日子的森林里穿梭
我站在忧愁的山顶
正为应景而错
短小的雨季正飘来气息
一只鸟
沉着而愉快地
在世俗的领地飞翔
一生中我难免
点燃一盏孤灯
照亮心中那些字
当生命陷落时
与逆境共处
接近真相
怀着爱和信赖
亲近恐惧
达到无所依恃的境界
总会有一天
我们会放弃逃亡
放下扛着的坚持
不往左也不往右
让问题成为问题
直到发现自己还坐在原处
陆忆敏(-)出生于上海,中学时期开始写诗,年考入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大学二年级时与同班同学陈东东、王寅、成茂朝一起创办诗歌小杂志《WM》凡20期,其早期重要诗作如《SylviaPlath》、《对了,吉特力治》等,均首先发表于这份油印小杂志。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上海市徐汇区某中学任语文教师。年代后在上海市徐汇区旅游、街道、医院、*协和纪检部门任职。如陆忆敏自己所言,她的诗歌“常常显示出一些精神状态”,它持有某种适度开放的敏感的自我空间,以实现对生命事态的独特占有并说出那体验。她感兴趣的“不是对物质、对现象的反映,而是对物质、现象的本质的反映,由此产生了物与物之间的抽象的联系,也产生了各种感觉之间的抽象联系。”陆忆敏写作之被认可,跟“今天派”之后一代诗人的风云际会有关,其写作的内向、警策、节制和抑扬有度,又使之超越了常常被称为“第三代”的诗歌谱系,显现着疏离和独立的价值。年代以来,她以一种更为隐秘的态度对待诗歌写作,身影逐渐从诗坛消失,然而就其写作所取得的成就而言,就近四十年来对现代汉诗写作的可能性和潜力进行的探索和建树而言,她无疑是一位值得瞩目的诗人。
胡亮编《出梅入夏:陆忆敏诗集-》书影。该诗集收录陆忆敏诗作六十六首,并附有柏桦、钟鸣、崔卫平、李振声、胡桑对陆忆敏的论述评议。北岳文艺出版社年1月出版。
相关阅读
見山選
杨小滨:自修课
見山選
宋逖:来自融摄
見山選
朱朱:《五大道的冬天》里的七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