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大屯小学开展课堂听课活动,年3月25日听了于艳俊老师的《枫树上的喜鹊》一课。
于艳俊老师执教的《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富有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于老师语言幽默风趣,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轻松的课堂中收获知识。
听课结束后,老师们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于老师这节课的亮点:
一、课文主线明确。因为喜欢,所以主人公“我”才会想象出一连串的故事:唱歌,做游戏,学拼音,看日出......也是因为喜欢,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我”通过喜欢两个字眼,由喜欢枫树,喜欢站在枫树下,再到小喜鹊,层层递进,道出了主人公“我”对大自然的喜爱。
二、整体课文结构较到位。喜鹊阿姨主要教喜鹊弟弟两件事:学汉语拼音,看日出。此外于老师更是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想想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什么呢?
三、注重对课文语言的品读,赋予喜鹊灵性和情感,营造出一个纯真、美好的童话世界。注重对细节的刻画。对修辞手法讲解引导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深信,随着听课评课活动持之以恒的深入进行,一定会给每堂课注入活力,一定会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艺,一定会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地提高。
编辑:刘梦
审核:邢灿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