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已开,春意日浓
立足课堂教学,品咂语文芬芳
3月30日下午1点,新北区小学语文*华萍 教师培育室的小伙伴们齐聚百草园小学,开展了主题为“落实语文要素,提升思维能力”的教研活动,活动共分为“观课学习”、“微讲座”、“评课研讨”、“专家引领”四个板块。
观
课
学
习
节课由百草园小学的陈丽梅老师
执教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
在陈老师的精心设计下,课堂共分四个层次展开:首先复习导入,唤起学生对这篇课文情感上的认识,回忆起我对枫树和喜鹊的喜欢。接着聚焦三个问题:我看到了什么?我听到了什么?我想象了什么?逐步去理解作者的 次想象,重点指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让学生通过新的情境,进行想象和再创作,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陈老师的课堂灵动而富有童趣,行课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互动,孩子们充满创新思维的想象,让课堂趣意共存,每一环节都能看出陈老师的精心准备与 素养。
第二节课由来自泰山小学的钱程老师
执教六年级下册《表里的生物》
钱老师通过“单元回忆——落实要素”“概括大意——训练思路”“品析事例——验证观点”“品人物形象——落实语文要素”“引发共情——回忆童年”五大板块展开课堂教学,六年级的课堂切入点较高,但在钱老师的有效指导下,教学深入浅出,学生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增加了思维的广度,提高了思维的深度,与本课的“力求能帮助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这一目标相契合。
微
讲
座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来自孟河实验小学的吴鹏飞老师为小伙伴们带来了题为“让儿童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的微讲座。
把“思维”画出来
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这个过程,会迫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帮助学生更为深入、透彻地理解情节。
多种方式教学
助力学生“思维”的凸显。有利于摆脱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从自己的个性和经历出发,运用各种新的信息,去发展自己的独创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继而为将来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融通思维
在更高的维度上构思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沿着一条脉络,深度思维,不知不觉地发现思维的光亮,学着学着便有了新想法。
吴老师的讲座,紧紧围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论述了“思维的重要性”及“教学设计对思维的重要影响”,短短30分钟,让小伙伴们收益颇丰。
恩格斯曾把“思维着的精神”说成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这朵“美丽的花”怎样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逐渐绽开而至绚丽多姿。希望每位老师都能成为拥有魔法的“园丁”。
评
课
研
讨
评
课
研
讨
针对陈老师和钱老师的两节课,培育室的小伙伴们进行了接龙评课,大家针对其中的一节课,结合研究的主题与自身的经验,展开了一场真诚的交流。
《枫树上的喜鹊》评课
精彩瞬间
01
读书要求层次太多,学生对于任务要求不明确
陈老师的课堂多次出现对于学生读书的相关要求,也正是因为读书要求层次太多,学生们对于任务的要求理解得还不够明确。如此一来,便会影响学生们课堂思维的连续性,如果在教学问题的设计中,能更加具有“大问题意识”,层次更加简单清晰会更好。
02
教学内容过多,应该有更多的取舍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既要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还可以增加一些学生小组讨论的环节,让课堂上生成的资源更丰富些,也能进一步训练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表里的生物》评课
精彩瞬间
01
比较注重方法的引导,思维的推进,但少了些趣味性
虽然是高年级的课堂,但本课课文充满了儿童想象力,在教学时也应注重利用文本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02
导入部分可能没有什么新意
思考:如果从怀表导入,较难落实要素,如果从回顾前文入手,又少了些趣味性。
03
课前思维导图的梳理没有落实到大部分同学身上
时间有限,还是有同学在概括故事、梳理文脉上存在进步的空间,没有充分地给予他们时间完善,也跟这节课容量比较大有关,怎样取舍还是值得再思考。
专
家
引
领
活动的 ,培育室领衔人*华萍校长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高位的引领。
*校长认为陈老师执教的《枫树上的喜鹊》是一节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注重学生思维训练的“言义共生”的课堂,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整节课从“读对话”到“寻方法”到“创情境”再到学生的“创编”,层层递进,逐步深入。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从“驱动思维”到“揣摩语言”到“点燃语用需求”再到“创新思维”,真正将思维的训练与语言文字的学习融通运用到了语文教学的课堂当中,值得每位老师学习。
对于钱老师执教的《表里的生物》一课,*校长认为课堂中的问题设计有价值,有梯度,能够紧紧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相关联,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校的点拨与引领下,培育室的小伙伴们讨论认为,在高年级的课堂当中,老师们可以尝试将引导学生的思维建构与语言文字运用相融通,不过思维方面,可以借助更多的工具,如图形、框架、思维导图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抓手,能够促进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形成,从而达到思维与语用的相互融通与促进。
,*校表示围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思维训练”这一研究主题,老师们的教学应该更多的紧扣主题进行教学设计,在课文选择上,能将同题材文章对思维培养的研究放在一起进行探讨。后期希望更多的老师们都能参与到培育室前期的磨课中,将备课、上课与评课连成一条线,进行整体跟进式的研究。老师们的教学设计内容能与微讲座的内容相互融通,促进系列化,有深度的教研。
END
●●●
撰 稿:赵欧亚
编 辑:徐卫兰
审 核:*华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