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散文诗之乡——开阳
黔中文学微刊
开阳县文联
开阳县作家协会
(总第期)
鹊鸣声声
文/寇霞[贵州]
父亲病重卧床以来,最常见的状态是睁着眼,沉默不语,目光寂寥、空洞地望着头顶的天花板。间或,母亲帮他侧翻身,那眼神便透过老屋狭小的窗子,落在了院外…就这样一天挨着一天,送走了金秋迎来寒冬。
一日清晨,天还未亮,门前突然传来了一阵欢快的“喳喳喳”鸟叫声,在万籁俱寂的黎明分外清脆、悦耳。父亲难得兴奋地说:“是喜鹊在门口叫呢!”
待我起床,跑到院子里查看,原来门前的大杨树上,不知什么时候,喜鹊在高高的树杈上垒了一个大窝。喜鹊是吉祥鸟,俗语:“喜鹊喳喳叫,喜事就来到。”良禽择良木而息,选择我家门前做窝,说明此处为风水宝地,难怪父亲这么高兴。
又一日,我还在睡梦中,又听到那熟悉的“喳喳喳”声,父亲对母亲说:“喜鹊叫了,七点了,该起床做饭了。”远离都市的喧闹,乡村依旧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我翻出手机,果然七点整,分毫不差。只是,父亲的细微感知浸透着难言的孤独和痛苦。
父亲是个勤劳能干的人。世间的事情仿佛没有他不能够做好的。修车,十里八乡村民的农用车坏了几乎都是父亲修理的;种地,同样的土地,我家的庄稼总会引来无数村民围观、羡慕;那一手行云流水般的毛笔字,春节来求对联的乡亲排成长队;做菜,更是色香味俱全,可以和宴席主厨媲美。
他的生活是充实、忙碌的。这样健康勤勉的父亲,在五月份因为咳嗽气喘,突然被诊断为肺癌晚期。晴天霹雳一下子击垮了强健的父亲,他迅速地消瘦,精神萎靡。医院积极治疗,依旧不能阻挡病情恶化后,父亲坚决要求出院,放弃任何治疗,回老家静养。
回老家后的父亲意志消沉,三餐不济,终日躺在床上沉默发呆,连最喜爱的电视栏目也无心思观看。亲戚朋友和热心的乡亲前来看望,父亲只觉得嘈杂,烦躁不安,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暴躁易怒:“走开,走开,不要管我!”那声音嘶哑的咆哮后,父亲又会无声地哭泣……一家人强忍着悲伤,小心翼翼地哄着他,安慰他,连四岁的小侄女走路都蹑手蹑脚,不敢大声说笑。
自从喜鹊在家门口落脚,父亲的心情明朗了很多。那一声声鹊鸣,化解着父亲满腹无法诉说的苦闷、哀怨、无奈和不甘。渐渐地,他的话多了起来,在身体不难受时,还有兴致和家人拉起了家常。心情好了,食欲也增强了一些,多日只进食一点稀饭的他,一天竟然要求母亲包羊肉饺子。
那是怎样的激动啊!弟弟急匆匆地开车赶去城里买了一只小羊腿,母亲欣喜地颤抖着手剁好肉馅,我迅速地准备好饺子皮。一小时的功夫,鲜美的羊肉饺子出锅了。看着病榻上的父亲咬下一小口,缓慢地咀嚼着,母亲、弟弟和我,都紧张地注视着父亲,生怕他又推开碗。还好,父亲说:“真好吃,好香啊!”这一刻,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长吁了一口气。
当父亲吃下第五个饺子时,我分明看到母亲转过身去悄悄地擦去眼角的泪水,我清晰地看到母亲短短几个月已白了大半的头发在风中颤抖。
慢慢地,父亲的饮食愈来愈好,虽然进食不多,总算能一日三餐啦。农村的老人常讲:人是铁,饭是钢,身体全靠饭来扛。有了饭菜的滋润,父亲的身体一天天强壮了起来。
又一个晴朗的中午,太阳暖哄哄地照着我家的小院子,门前的喜鹊叫得更欢了,一会飞到大门沿,一会儿又落在围墙上。“喳喳喳,喳喳喳”,那清脆的叫声似乎有无比的诱惑力,给人无限的希望。卧床两个多月的父亲, 次要求想到院子里坐坐。当弟弟和我掺扶着父亲走出屋门,感觉凛冽的寒冬是这样温暖、可爱。父亲颤巍巍地坐在椅子上,冬日的暖阳和煦地洒在他身上,看着院中翩跹的喜鹊,他瘦消的脸颊露出喜悦的笑容:“活着真好啊!”
就这样,父亲终于正视了自己的病情。今天的他,依旧被癌细胞无情地折磨着。可是有了合理的治疗和淡然的心态,父亲很安详、平静。这,正是全家所祈盼的。
作者简介寇霞,女,息烽苗苗硬笔书法培训中心教师,平时喜欢阅读名家作品,偶尔自己也遐想连篇,道道心声,交流思想。---------------------------QIAN/ZHONG/WEN/XUE/---------------------------
“黔中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