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真正面目

白癜风病初期是什么情况 http://pf.39.net/bdfyy/bdfhl/191202/7656235.html
ChineseValentinesDay七夕的真正面目

七夕,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与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一样,七夕也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

地处北半球的我们,在夏季的夜晚抬头仰望,无论在万家灯火的城市还是一望无际的野外,都能发现有三颗明亮的星围成了一个硕大的三角形,它们便是天琴座的织女星、天鹰座的牛郎星和天鹅座的天津四,也就是民间传说中的织女、牛郎和喜鹊,它们还是 的“夏季大三角”,在夏季夜空中的地位,如同冬季星空中的猎户座。

在这个三角形中,“直角点”是织女星,亮度极高,有“夏夜女王”之称,与织女星相隔银河遥遥相望的是牵牛星,亮度第二;至于亮度排第三的天津四,它距离太阳系有光年,在三颗星中看起来略显暗淡,它位于天鹅座的尾巴,被古人看作鹊桥;而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传说中织女编织彩绸的梭子,称为“梭子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抬头仰望星空,目之所及,心之所思,是最远阔的想象。所以,尽管牵牛与织女远隔银河相望而不得相守,但七夕,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日子。

有“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柔情似水,又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佳期如梦,更有“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儿女情怀。

在古时候,因为织女象征着美丽与才华,“七夕”主要是女子乞求自己心灵手巧的节日。

不过,随着人们把牵牛星和织女星人格化演绎成为一对夫妻,牛郎织女的故事渐渐丰富起来。

《诗经.小雅.大东》里有一首怨刺周室的诗:“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其中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最初的样子。

后来,《史记·天官书》中写到,“织女,天女孙也”。

《淮南子·俶真训》中记载:“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臣雷公、役夸父、妾宓妃,妻织女,天地之间何足以留其志!”

关于织女的故事,渐渐丰富起来。东汉文学家班固的《西都赋》写:“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这时,牛郎、织女于七夕相会的情节已清晰可见。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燕歌行》中曾提到这对被天河长期相隔的恋人:“星汉两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当然,关于这个爱情故事,在古代也有不同的版本。

爱情是什么?搞事业才要紧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南朝梁殷芸《小说》

天帝的女儿成日里忙着搞事业,在天河东边加班加点织布,把自己搞得蓬头垢面,没时间谈恋爱,天帝看了很心疼,就做主把她嫁给了河西的牛郎,织女结婚之后就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一心跟牛郎生猴子,天帝就怒了,织女可是肩负着家族发展重任的,怎么能这样,要以事业为重啊!于是就命她回河东,与牛郎一年才能见一次。由于织女每次和牛郎见面时,都必须要喜鹊抬着走,于是天上的喜鹊脑袋都是秃的。

亲女婿明算账!借钱不还可不行

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尝见道书云:“牵牛娶织女,取天帝钱二万,备礼,久而未还,被驱在菅室是也。”

——《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纬书》

作者说自己曾经看过一本书中记载,牵牛在娶织女时,借了天帝两万钱,因为久久未还钱给天帝,天帝气的没办法,钱也要不回来,就把牛郎赶出了家门,使得牛郎与织女两人两地分隔。

天孙如愿鹊桥重会七夕相逢留名千载

诗曰:七夕牛郎逢织女,恩情千载不更移。三生有幸团圆日,化乐天宫岂忍离?为贪欢娱致坎坷,贬下凡尘受折磨。感得玉皇补遗恨,鹊桥相会胜如初。

——明代朱名世《牛郎织女传》

织女是斗牛宫中第七位仙女,系玉帝之婿张天君所生,俗呼做张七姐,玉帝之外孙女。玉皇驾前之金童调戏织女,玉帝欲斩金童。国师太上老君求情,将金童贬下凡尘,织女独居河东工织数年。金童在牛家庄牛员外家出生,七岁时父母双亡,遭大嫂虐待。太白金星哀愍,启奏玉帝命金牛星下凡,托附牛身,和金童作伴。大嫂叫金童白天放牛,夜里与牛同睡,并欲*死金童,幸而被牛搭救。大哥为防止金童再遭*手,决定分家,金童在牛的建议下只领走耕牛。玉帝同意成全牛郎织女,十三年期满命太白金星领回金童和牛,大嫂遭报应而死。牛郎在天河岸边,看见几位仙女在洗浴,牛郎偷取织女衣服。就在织女焦急之时,牛郎上前送上衣服,彼此感念旧情。玉帝下旨二人成亲,二人却不去拜谢瑶池圣母玉成之德,忘了应尽之天职。经圣母上奏玉帝,玉帝大怒,派托塔天王捉拿,二人反抗,玉帝下令将二人处死。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再次求情,令彼二仙永远分别,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这个故事与西游记同出一个时代,故事里的太上老君、太白金星一样忙得很,终于谋得有情人,万古不更,一载离情,一夕倾肠,世称牛女二星,惟七夕一相逢,便是这桩古典,就此告终矣。

以上版本里均没有“老牛唆使牛郎、趁织女洗澡时偷走衣裳”这样的情节,据有关学者分析史料,这一猥琐情节的普及,始于民国初年流行的京剧《天河配》,大可不必作为此故事的正统传承。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就让我们以秦观的一首《鹊桥仙》来盖戳这个牛郎织女浪漫的爱情故事吧。

古代姑娘们如何过七夕?

织女在古代被视为纺织女神,拥有非凡的智慧和巧艺。在七夕节晚上,女子会祭拜织女。女子乞巧,就是希望自己也能变得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这一天,在过去是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午后。女伴们 一起到院中,轮流手捏小针轻轻丢到碗内,要小心让小针借助水的托举浮在水面上,不能沉底。然后,大家一起观察阳光下小针在碗底形成的投影,影子形状不同,含义也不一样。投影的样子像一把“梭”是 的结果,说明织女愿意赐巧给这位丢针人。

晚上,她们把庭院清扫得干干净净,准备茶点花果,捧壶奉酒,当庭布筵,乞巧桌上设有香炉、蜡烛、摩睺罗等,祈祷福寿,向织女星虔诚地跪拜,乞求织女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仪式虔诚而隆重。

怎么判定是否得巧呢?《荆楚岁时记》言:“有喜子(蜘蛛)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也有的妇女捉来小蜘蛛放于盒内,次日清晨观看结网情况,蛛丝越密得巧越多。

对着月亮比赛穿针线,也是检验女孩们是否心灵手巧的必要礼俗,所穿之针用金、银、铜等特制而成,有五孔针、七孔针、九孔针,将线飞速穿过者为得巧。不仅要眼明手快,还须天公作美,如唐代诗人祖咏《七夕》所描写:“对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相看。”

家家户户要吃“乞巧果子”,原料为油、面、糖、蜜等,用炉烤或油炸。麦面做的叫面巧,糯米面做的叫粉巧,均是美味食品。有条件的人家还要搭“乞巧棚”。《岁时杂记》描述说:“七夕,以竹或木或麻,编而为棚,剪五色彩为层楼,又为仙楼,刻牛女像及仙从等于上以乞巧,或只以一木剪纸为仙桥,于其中为牛女,仙从列两旁焉。”

做“生花盆儿”,也是七夕的风俗之一。即用水浸发绿豆或豌豆,药物学家李时珍曾誉之为菜中佳品。《岁时杂记》述其方法为:“前七夕十日,以水浸绿豆或豌豆,日一二回易水,芽渐长,至五六寸许,其苗能自立,则移自小盆中,至乞巧可尺许,谓之生花盆几。”

此外,七夕还是古代的“魁星节”,人们还会抓住夏天尾巴晒书;在汉代,七夕还要晒衣服。当时的七月初七,豪门富室借着在这一天晒衣服来显摆自家的绫罗绸缎。

不知是不是因为中国古时真正的情人节上元节和上巳节都与西方情人节2月14日离得太近,所以今人另辟蹊径,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时间、内容、知名度都适合造势的七夕,作为中国的情人节来过。

不过,自古七月初七就是个快乐节日,文人雅士咏叹织女、牵牛的故事以及欢快热闹节日风俗的诗文不胜枚举,因此,今人以需求出发,结合时代,将七夕作为中国的浪漫情人节又有何不可呢?

注:本宣传内附所有资料,包括任何图片、插图、视频、设计图、文字描述或其他资料,仅供参考或识别之用,部分图片、视频、字体、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aiwujk.com/afhhy/3039.html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35881号-19